坎城影展華人之光:蔡明亮《臉》。(本報資料照片)坎城影展華人之光:蔡明亮《你那邊幾點》。(本報資料照片)蔡明亮一直照著自己的心意拍電影。(吳松翰攝)

 世界三大影展之一的坎城影展,在每年氣候宜人的5月舉行。國際導演蔡明亮初次登上坎城影展是在1998年,當時他執導的電影《洞》入圍第51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跟片中演員李康生、楊貴媚一起飛到坎城參加首映跟頒獎典禮。

 初次登上坎城影展,心情本該是複雜且緊張,但蔡明亮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竟是當時機場的管制較鬆,可以自己帶蛋上飛機,蔡明亮笑說:「因為我要幫他們做早餐!」在民宿裡早起為自己的演員下廚,對他來說像是種幸福的儀式。

 每次去到坎城,蔡明亮都會選擇住在民宿而不是酒店,他喜歡下廚,可以逛逛坎城的市場,「就在一個城裡面游動,我可以做一頓飯給國外的朋友吃,記得有次我做了一桌子的料理,中西合併,用米粉沙拉配水果跟胡麻醬加上透抽,大受好評。」

 跟李康生、楊貴媚激動相擁

 蔡明亮每次去國際影展,只去自己的首映會,不會去整個影展系列的開閉幕活動,「基本上紅毯都很像,首映影廳一定是滿的,我們影人都是後來才入席,在戲院的入口處等,聽到自己的名字就進去,那種感覺也很強烈,大家都還沒看我的片,就先熱烈鼓掌迎接我們走進去,其實讓人蠻激動的。」他記得當年《洞》在坎城世界首映後,自己跟李康生、楊貴媚相擁在一起。

 那年,《洞》獲盛評「大膽結合了寫實主義和末世視角、絕望和歡樂、樸素和魅力」,獲頒坎城影展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第二次去到坎城影展,來得非常之快,蔡明亮2001年以導演作品《你那邊幾點》再度入圍第54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特別的是,《洞》是台法合資,《你那邊幾點》是全法國資金,那幾年可說是蔡明亮的全盛期,甚至可以感受到,世界三大影展都在關注蔡明亮這個人。

 《你那邊幾點》完全是風光再升級,蔡明亮找來法國新浪潮代表導演法蘭索瓦楚浮的愛用演員尚皮耶李奧參演,蔡明亮回憶說:「那時候他快70歲了,電影院他坐不太住,我記得當他出現在電影畫面時,全場觀眾立刻就給他掌聲。」

 從逾200導演中脫穎而出

 2009年蔡明亮的《臉》第3度入圍第62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臉》的由來,是當年法國羅浮宮想要尋找導演拍攝首部羅浮宮典藏電影,蔡明亮自候選的200多位導演中脫穎而出,可見他當時以一名亞洲導演,對整個歐洲電影圈的影響甚鉅。

 蔡明亮說:「我拍到《臉》的時候,我的作品有更大的爭議,《臉》可以說是我最私人、最私密的電影,跟我的家人、我的媽媽,還有我最愛的演員一起。」同時再度找來楚浮的御用演員尚皮耶李奧、芬妮亞當主演,蔡明亮直言:「跟他們合作過是我無上光榮。」

 多年來跟坎城影展打交道、維持非常深遠的關係,蔡明亮形容:「坎城代表法國,法國是電影強國,非常突出,尤其是新浪潮時期,德國就是被法國影響,我曾被影評人形容是『延續新浪潮時期的亞洲導演』,確實,從我觀影到拍片,都是看這些非常導演作者論的電影,形成現在的我。」

 蔡明亮補充,他認為比起柏林影展跟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是率先找來女明星加入評審團的國際影展,以往評審團都是學者比較多,這樣以星光點綴評審團陣容的概念,看起來比較年輕活潑,也比較明顯在意媒體的焦點,甚至有點傾向商業操作的概念,卻同時一點都無損其重要性。

 照心意走 不眷戀昔日風光

 在《臉》之後是《郊遊》,《郊遊》之後蔡明亮就不再拍劇情類型了,當然也就比較難被影展主競賽單元「分類」,進到競賽單元,蔡明亮表示:「這個作品會到什麼程度,我都知道。我離競賽片偏遠了,我也知道,我不會因為以前很風光,要找回那個風光,我很快就知道自己可能很難進競賽了,很多事情都心裡有數。」

 最後蔡明亮提到:「有多久沒有台灣的新導演進到三大影展的主競賽了?」他誠心的分享:「歐洲影展比較在意你的東西是作品還是商品,從侯導(侯孝賢)到我的那個年代,是台灣最高峰,不是市場的高峰,但是創作的高峰。我自己觀看台灣的電影,好像沒有自己比較多,想太多了,想市場、想生存,我覺得拍電影很不容易,要步步為營,起碼我一直照著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