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首席記者 陳洋洋 解強民 濟南報導

近日,廣西醫保局宣布,2023年11月起,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範圍,引起全國輿論關注。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試管嬰兒」費用納入醫保逐漸受到關注,多地發布過擬探索輔助生殖納入醫保的消息。這背後,是不孕不育群體「隱形」多年,歷經各種煎熬、糾結、痛苦求子的故事,終於逐步被「看見」的過程。

近年來,「試管嬰兒」費用納入醫保逐漸受到關注

終於被「看見」

備孕近1500天,秦曉燕終於看到了希望。

2023年11月,27歲的秦曉燕終於盼來了最激動人心的一刻。作為「試管嬰兒」准媽媽,這個月,專家為她培育成功的4個胚胎將擇優植入體內。

一共4個小小的胚胎,在她看來,這份遲來的生命禮物,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了。

伴隨著這個好消息而來的,還有廣西「試管嬰兒」部分費用納入醫保的消息。聽說這個消息,那一天,她格外高興。

「這件事意義重大,我感覺很高興,廣西部分納入醫保了,那我們山東,將來也很可能會實現。」秦曉燕感慨,今年北京和廣西都將正式將其納入了,相信將來肯定在全國會有更多地方實現。

她說,這意味著,原來常常在人海中「隱形」的不孕不育群體,終於被看見了。

這個「被看見」,秦曉燕等了很久了。

2019年,秦曉燕和30歲的丈夫阿偉結婚,備孕一段時間後,發現遲遲懷不上寶寶。診斷後,醫生發現秦曉燕輸卵管堵塞,加上肥胖帶來的各種疾病,導致她受孕機率非常低。

從那以後,小夫妻開始了在醫院和診所之間的奔波。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秦曉燕悄悄辭職了。

「沒法兒上班了,我幾乎每周都在就診的路上,光治療手術就做了多次。」秦曉燕說,這些事情,都是不敢跟外人說的「秘密」,擔心別人說三道四。

她就像從外界「隱形」了,很少出門和朋友相聚,社交越來越少。

近1500天,一次次備孕失敗,讓秦曉燕身心俱疲,甚至連做夢都夢見生了寶寶。

「我想要一個女孩,夢見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姑娘。」秦曉燕說,夢裡特別幸福,醒來,發現懷抱里空空的。

有很多次,她曾崩潰大哭,也有時候,她從夜裡醒來,一個人悄悄流眼淚,把枕頭都打濕了。

秦曉燕還嘗試了很多偏方。她從親戚那兒打聽到一個中藥偏方,連喝了一整年。「中藥太苦了,喝到我想吐,但我仍然天天喝,從來不中斷。」秦曉燕說,也有人經過中藥調理成功懷孕了,但她總是失敗,眼看同齡的人已經生了二胎,甚至有人三胎了,她感覺壓力更大了。

種種方法失敗後,秦曉燕選擇了試管嬰兒。

「為了要一個寶寶,我什麼苦都能吃,無論怎麼樣都不會放棄。」秦曉燕說,加入做「試管嬰兒」的隊伍後,她才發現,她進入了一個以前從來沒有深入了解過的「隱形」群體。

他們中有很多人備孕失敗多年,絕望之餘選擇試管嬰兒。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自身很低調,很少向外人訴說,對外仿佛「隱形」。

「這個群體有的人心理和經濟壓力都挺大,也有很多人有難言之隱,無法公開去表達。」秦曉燕說,很多地方「試管嬰兒」費用醫保不報銷,大家盼著政策支持,期待整個群體被「看見」。

秦曉燕夫婦的求子路,僅是眾多不孕不育夫婦中的一個縮影。

今年37歲的何勇夫婦,也是眾多選擇做「試管嬰兒」的夫妻中的一例。

何勇和妻子劉芳結婚已近10年。剛結婚那幾年,他因工作經常出差,和妻子兩地分居。有時好不容易他出差回來,又趕上妻子常常值夜班。這種情況下,小兩口一直沒計劃要孩子。

如今,當夫妻倆決定要孩子時,卻發現一直備孕失敗。

令夫妻倆沒想到的是,倆人去醫院檢查後發現,何勇精子活力低,妻子的身體也有輸卵管堵塞等種種問題……專家告訴他們,想通過自然懷孕的可能性極低了。

這件事一開始讓何勇感覺有些難以啟齒,但過了一段時間,他就發現了這背後的「隱形」大軍。

何勇的工作和醫療行業相關,所以對做試管嬰兒的接受度比較高,加入了「不孕不育」群體後,何勇發現,這個群體原來這麼龐大。

他查閱數據發現,中國近20年來不孕不育率已經由不足3%增加至18%左右。根據北京大學喬傑院士團隊的一項全國生殖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結果,2007年至2020年間,每6對育齡夫妻中就有一對夫婦面臨生育困擾,我國每年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

原來在他身邊,飽受不孕不育困擾的朋友不止一例,甚至有人已經悄悄努力了多年。

何勇告訴記者,他的大部分朋友都幸運地通過試管嬰兒順利生下了寶寶。但也有極個別情況,他有一位朋友,已經連續9次做試管失敗,花了很多錢,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但這件事上,他一直是「隱形」狀態,他從來沒有告訴朋友們,自己一直在苦苦掙扎。

這次聽說,廣西「試管嬰兒」費用納入醫保,在全國都引起了眾多討論。何勇很高興,這個群體終於被更多人「看見」了。

「不孕不育不應該成為難以啟齒的事兒,這個群體越來越大了,大家都應該多發聲,多多被看見。」何勇說,未來,也許會有更多的人了解這個群體,了解「試管嬰兒技術」,希望未來會有更多政策支持。

有人「掏空」家底

對於不孕不育患者來說,最怕的是,孩子還沒要上,錢不夠了。

幸運的夫妻,治療一次就成功了。但在不孕不育夫妻們的故事中,為了要孩子「掏空」家底,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

秦曉燕正是其中的一個。

一次次偏方,一次次治療,過去四年,為了要孩子,小夫妻花了10多萬,積蓄全掏空了。令秦曉燕愧疚的是,倆人不但沒攢下錢,還要靠父母接濟。

秦曉燕是獨生女,從小沒有為吃穿發愁過。如今,為了要寶寶,日子過得緊巴巴,生活水平一降再降。「我好幾年捨不得買新衣服,也捨不得買好吃了。」秦曉燕說。

「我們家老人很好,從來不催我們生孩子,但看我們不容易,會主動拿錢幫我們。」秦曉燕說,這幾年,連老人都跟著生活質量下降了。

秦曉燕常常跑醫院,賺錢的事兒就只能由阿偉一個人撐著。阿偉在一家工廠打工,起早貪黑,只想多掙點錢交給妻子,讓小家庭生活能好一點。但他每個月收入僅有三四千元,對於一個等待要寶寶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杯水車薪。

「我們不敢等,怕等下去年齡大了,更難生了。」秦曉燕感慨說。

「我們一開始沒有選擇試管嬰兒,一是對醫學技術不了解,二是聽說花錢很多,我們怕錢不夠。」秦曉燕說,連續幾年偏方和多次手術後,依然受孕失敗,她終於下定決心選擇試管嬰兒。

阿偉爸媽和曉燕爸媽給小兩口湊了一部分錢,加上小兩口省吃儉用攢下的錢,三家湊了10萬元作為「試管嬰兒」備用資金。

「因為試管嬰兒沒有納入醫保,我們也不敢保證能不能一次成功,所以要多準備一點資金。」秦曉燕說,聽說有的人做試管多次,花了好幾十萬。

幸運的是,秦曉燕找到了一位生殖專家求助,專家為她取出8個卵泡,一次就培育成功了4個胚胎。

何勇的朋友,卻沒有秦曉燕這麼幸運。

何勇告訴記者,朋友在多家醫院,連續做了多次試管全都失敗,前後花了幾十萬。像這種情況,錢已經花出去了,因為沉沒成本過高,他們更不願意放棄了,一直苦苦堅持。

何勇和妻子也擔心費用問題,做試管前,提前攢了一些錢,家裡父母也支援了一些。「如果納入醫保的話,金錢上的壓力和心理壓力都會小很多。」何勇說。

秦曉燕說,在她身邊,就有一些農村夫婦,因為擔心試管嬰兒費用高而選擇一拖再拖,甚至錯過最佳時機。

「我以前一位同事,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掏不出做試管嬰兒的費用,失去了要寶寶的機會。」秦曉燕感慨,轉眼七八年過去,那位同事已經40多歲,至今還沒有寶寶。

「希望各地試管嬰兒都能早點進醫保,這樣的話,農村一些想做試管嬰兒的夫妻,可能就不會因為費用問題而絕望地放棄了。」秦曉燕說。

全國多地逐步探索

專家呼籲「放開限制」

將胚胎裝到冷凍載杆的尖端,放入液氮中

胚胎「寶寶」被放入液氮罐中的專屬位置冷凍保存

胚胎寶寶發育過程

記者注意到,近幾年,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話題備受關注,不少專家和不孕不育患者呼籲放開報銷限制。

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指導地方綜合考慮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技術規範性等因素,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基金支付範圍。

記者梳理發現,此前,湖南、浙江等地醫保部門曾提及,將逐步探索將常見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另外,據媒體報導,廣東也已將多個與生殖有關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將部分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納入醫保藥品目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日起,北京16項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北京市基本醫保,按醫保甲類納入門診報銷。北京成為國內首個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範疇的城市。

2023年11月1日起,廣西「試管嬰兒」費用納入醫保,又一次在全國引起關注。根據廣西的政策來看,此次納入醫保的項目包括取卵術、胚胎培養、胚胎移植等,限門診,每人最多報銷2次,參保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時,不設基金起付標準,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分別為70%、50%。

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原主任周少虎教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疾病不應該分三六九等」,呼籲儘快取消「看不孕不育不能醫保報銷」限制,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不孕不育相關治療項目能納入醫保,為不孕不育患者更大程度減負。

記者注意到,雖然「試管嬰兒」費用納入醫保引起了巨大關注,但輔助生殖這類消費級醫療服務是否符合國家醫保「保基本」的原則也有一定爭議,真正落地也仍有挑戰。

據媒體報導,今年5月份,遼寧省醫保局曾印發通知,擬將胚胎培養等18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遼寧省生育保險目錄,後因「考慮生殖類項目比較特殊,情形複雜,待遇政策制定國內尚無成熟經驗可借鑑,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配套的待遇政策」暫緩實行。北京相關政策也曾官宣後暫緩實行,一年後重新官宣實行。

記者注意到,除了政府層面關注,一些醫院自身也推出了針對不孕不育夫妻做試管嬰兒的相關救助政策。在山東,有的醫院開通了相關公益項目,對接受輔助生殖技術助孕的夫婦提供救助基金,盡最大努力幫助有生育願望的特殊家庭實現生育夢想。

「試管嬰兒」費用納入醫保,背後涉及的群體和項目特殊,情形比較複雜,未來哪些家庭、哪些項目能納入醫保報銷範圍,都仍需謹慎論證。未來,也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年輕的「試管嬰兒」准媽媽秦曉燕,對未來仍充滿希望。(為保護隱私,文中患者為化名)

(來源:海報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