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50多歲的患者張先生(化名)因腮腺良性腫瘤入院接受手術。

和此前同類型手術方式不同的是,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頭頸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朱桂全和團隊在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完成了腫瘤切除,歷時僅1小時,出血量小,創傷小,恢復期短。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也是國內首例在國產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了口腔頜面外科手術,這標誌著國產手術機器人在口腔頜面外科應用的首次突破,也是國產高端醫用設備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切口小且隱蔽

手術出血量不足10毫升

11月1日,上午9點,手術準備就緒。

在麻醉科和手術室醫務人員的緊密配合下,朱桂全副主任醫師在國產康多機器人開放式醫生控制台上,操縱著機械臂,進行腮腺良性腫瘤的切除手術,控制台的高解析度三維圖像,可以放大高達15倍的三維視圖,克服了傳統腔鏡手術視野受限的問題,提供了更廣闊的手術視野。同時,機械臂獨有的抖動濾除功能和多自由度的靈活旋轉操作,克服了傳統手術中的操作盲點,能夠讓手術醫生在狹小的解剖區域內完成精細化的操作,因此,手術切口可以很小,對於患者的創傷也會減少。

國產手術機器人的優勢,加上華西口腔醫院頭頸腫瘤外科團隊的「隱蔽入路建腔」領先技術,讓全程機器人輔助下頭頸部腫瘤切除成為可能。

僅用了不到1小時,朱桂全就順利為張先生完成了腮腺良性腫瘤的切除手術,手術時間甚至低於常規開放性手術和腔鏡手術。

更重要的是,腫瘤直徑約3.5厘米,手術切口僅有(6)厘米,且切口隱蔽,整個手術過程中出血不足10毫升。術後,患者沒有出現任何神經損傷等常見手術併發症狀。

從研發到臨床實驗的深度合作

致力於打破手術機器人市場國外品牌壟斷

「過去,為了獲得更好的手術視野,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需要採用較長的切口,導致創傷較大且留下明顯的疤痕。」朱桂全表示,為了解決這一臨床難題,華西口腔醫院頭頸腫瘤外科一直致力於頭頸部微創外科技術的探索,經歷了從傳統開放手術到腔鏡輔助外科,再到完全腔鏡外科的發展歷程。團隊對完全腔鏡下的腮腺、頜下腺和頸淋巴清掃術等術式的步驟進行了詳細分解,提出了「七步法」的腮腺和頜下腺腔鏡手術,在國際期刊發表,並在國內數十家單位推廣。

也正是積累了數百例腔鏡微創手術的經驗,頭頸腫瘤外科微創團隊對於探索手術機器人輔助下的微創手術,有了紮實的基礎。

早在一年多前,頭頸腫瘤外科微創團隊就與國產康多手術機器人研發團隊深度合作,包括臨床需求調研、論證、小規模動物試驗、大規模動物試驗以及集中培訓等反覆論證和磨合。

「目前,全球範圍的手術機器人僅有國外的一個品牌取得了適用於頜面部的相關資質,現在,國產機器人正在追趕,某些方面甚至實現了超越。」朱桂全說,目前,國產手術機器人已經能在泌尿外科、普外科等相關科室的手術中發揮其強大優勢,而現在,頜面外科手術也即將進入「國產機器人」時代。

長期以來,由於研發難度大和成本昂貴等特點,手術機器人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高昂的手術費用也限制了這一高精尖技術的廣泛推廣。目前,康多手術機器人團隊努力打破了這一壟斷,積極推動國產手術機器人的自主研發,成功創建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機器人品牌。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圖據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