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過感冒的經歷,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發燒,頭痛,嗓子疼……感冒了常常要七至十天才好,有的甚至拖兩三個月之久,越治越嚴重。本文介紹了幾種中醫方法治感冒,如果辯證正確,標本兼治,一劑藥喝了即好,實謂神速。


1首先要了解人為什麼會感冒,感冒的發病機理。


根據《黃帝內經》中記載:「夏受濕寒,氣不得泄,秋則咳虐」,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夏天天氣炎熱,人們飲食偏寒涼,又喜歡吃一些寒涼的食物,喝一些冰鎮飲料,穿衣方面也是傾向於薄、短,一天到晚只想坐在空調房,這些習慣造成了寒濕入體,體內的寒氣、濕氣沒有得到排泄,到了秋天就容易咳嗽、咳痰。


尤其對於一些身體本來就虛弱,容易感冒、咳嗽的人來說,到了秋天會加重病情。秋天氣候乾燥,人體體液不足,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的情況,痰液與乾燥的空氣相遇,就會使痰液變黏稠,引起咳嗽、咳痰。




外界寒氣一來,正氣不足的人皮膚就收縮,毛孔呼吸通道受阻,所有氣機被壓到肺裡面,肺開竅於鼻,就只有通過一個通道鼻孔來呼吸,大量氣機湧向鼻子,鼻子呼吸不過來,這時就會形成鼻塞。這個原理就像大城市的堵車,上下班高峰時,某些路段由於車輛突然增多而發生堵塞。


由於人體的熱要往外散,皮膚表面又被寒氣扼制住,體內的熱沒有辦法很好地通過皮膚向外散發出去,就只有在體內堆積,熱一旦堆積就會發燒。


最初人體是有排異體系來自我保護的,如寒氣剛入侵時人就會打噴嚏,瞬間人體表面就會形成很多雞皮疙瘩,這個雞皮疙瘩就是想疏通這個毛孔,毛孔鼓起來,裡面的氣機努力想要往外出,想使皮膚呼吸暢通,如果連續幾次打噴嚏都沒有疏通皮膚表面的呼吸,這時人就可能會流鼻涕,緊接著會咳嗽,如果繼續沒有疏通,人體的熱堆積起來,散不出去,這就是所謂的發燒。


為什麼會咳嗽呢?人在無病狀態下肺氣是向下降的,皮膚受寒,毛孔閉塞,氣機湧向肺里,肺不堪重負,下降無路,就會上逆,試圖通過喉嚨、鼻子的通道向外宣洩,氣機刺激咽喉,就會咳嗽。


如果熱繼續聚集,向上發,聚集在咽喉這裡,會出現咽喉疼痛,就是通常說的嗓子發炎。一般人在這個時候就受不了了,會到醫院去吊水。吊水能否治療呢?西醫認為感冒是有細菌感染,要通過吊水扎針,通過抗生素清熱,目的是把熱清掉。


熱雖然清掉了,如果皮膚表面呼吸的通道沒有打開,這個熱會捲土重來。因此,就會出現有些發燒雖然通過打針迅速緩解了,但不久又反覆發作,出現寒熱往來的症狀。


感冒初期都是風寒,後來熱郁在裡面,開始流清鼻涕,一段時間後,清鼻涕變成黃鼻涕,黃鼻涕變成綠鼻涕,鼻孔里的氣是熱的,肺不降,熱不能通過皮膚散發全部集中到肺里,高燒到一定時候會形成肺炎、肺癰,嚴重的會形成很多陰影,咳嗽痰裡帶血絲。


以上就是感冒初期以及發展過程中各種症狀出現的原因及變化。

2如何才能徹底根治呢?


中醫認為,吊水扎針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味清熱會傷害人體正氣,必須要改變皮膚的環境,使皮膚表面呼吸暢通,氣機能夠自然出入,感冒症狀就徹底消失。




那麼,如何在感冒發生的不同階段,最有效、最迅速的把感冒治好呢?

一般來講,如果辨證準確,用藥恰當,藥一喝病就解,藥喝後15分鐘至一小時,病可好十之八九,感冒症狀基本消除。


下述藥方即為不同階段的感冒、辨症施治的方劑,均是身邊多人經過多次驗證,屢試不爽之驗方。


1、感冒初發,都是風寒。可用風寒感冒顆粒(中成藥,藥房均有賣)。


成份: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陳皮、苦杏仁、桔梗、甘草、乾薑。


症狀:鼻塞,流清涕,咳嗽。


醫理分析:麻黃、蘇葉解表,因為皮膚表面有寒氣,要把寒氣發出來;葛根升督脈的陽氣;防風是防止外邪繼續入侵;桂枝加強肝的升發,調節肝膽疏泄,陳皮與杏仁降肺,桔梗起提壺揭蓋的作用,把肺的氣蓋打開,令氣進入往下壓,往下降;甘草、乾薑和中調節速度。


必須使肺氣往下降,肺氣一降,毛孔就被打開,毛孔一宣,熱就散出去了。感冒的症狀就消失掉了。


在吃的量上,小孩子吃一袋就可以,成年人要二三袋以上,甚至要連續沖喝,一直到汗出來,症狀解了,藥就不喝了。快的15分鐘就解,慢的一二個小時解。


2、在風寒感冒的時候,由於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如去打針清熱,似乎把熱、燒退了,但退燒後不久,熱又來了。反覆地打針,熱反覆地來,就像瘧疾一樣,反覆發作。這時感冒已經轉化了,要用小柴胡湯來治。中成藥小柴胡顆粒也可以,但劑量太小,藥效不易達到。


張仲景小柴胡湯原方:柴胡二兩八錢,黃芩一兩,人參一兩,炙甘草一兩,半夏一兩七錢,生薑一兩,大棗12枚。(漢代的一兩約相當於現在的16.625g)


建議用方:柴胡24g,黃芩9g,半夏12g,生薑9g,人參9g,甘草9g,大棗12枚。


症狀:往來寒熱,口苦,不想吃飯,心裡煩燥,咽喉干,眼睛不舒適。

醫理分析:柴胡、黃芩清其半表,人參、甘草,溫其半里,半夏降逆,生薑、大棗,和其中,表里雙解。


3、要用麻黃湯來治,汗出燒退,半小時即解。


張仲景麻黃湯原方: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枚(湯泡,去皮尖及兩仁者)。


建議用方:麻黃45克,桂枝30克,杏仁70個(掏破皮),炙甘草15克。


症狀:無汗,高熱,微咳,惡寒。


醫理分析:此時的熱完全被封在體內,不能從皮膚散發出來。用麻黃宣肺,杏仁降肺,一宣一降,上咳不作,表寒得除,肺主皮毛,毛孔開,則內熱宣散;桂枝疏肝木,調節氣機疏泄;甘草和中補中,調和諸藥,土能生金,助肺金之順降。


4、反覆感冒,怕冷,精神萎靡,治好後風一吹又感冒,這是陽虛感冒。皮膚表面的陽氣太弱了,很容易受到外邪的侵入,這時用風寒感冒顆粒一類的效果就不好,雖然症狀會緩解,但很快又感冒了。要想根治此類感冒,必須要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


張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原方組成:麻黃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臍,破八片),細辛二兩。


建議用方:麻黃9g,細辛6g,附子15g。


用法:附子先煮,以不麻口為度,余藥後下,湯成,分3次,溫服。

症狀:陽虛外寒,惡寒較甚,精神疲倦,脈象沉弱。

醫理分析:寒邪已傳腎藏,而猶帶表寒。麻黃散外寒,附子溫腎之內寒,細辛降陰邪。


5、三歲以下小孩感冒的治法。


小孩感冒發燒,不好餵藥,可通過洗澡方式令其退燒。


小兒高燒不退神效方:用100g青蒿加水熬開,將藥汁倒入浴盆,加熱水洗澡,洗完搽干,穿衣蓋被,約半小時,熱出而安。一歲左右用100g青蒿,二三歲青蒿可加到200g。


醫理分析:青蒿味道濃厚,氣味入肺,肺氣降,皮膚毛孔宣開,汗就發出來,自然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