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淋巴瘤聯盟共同確定的「世界淋巴瘤日」。自2004年設立以來已走過20個年頭,每年的宣傳科普活動,都代表著全球淋巴瘤專家們對患者最殷切的希望和祝願。今年「世界淋巴瘤日」的宣傳主題為「we can't wait」(積極治療,未來可期),呼籲淋巴瘤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治療。

2023年9月16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多家醫院的淋巴瘤專家團隊集聚深圳市福田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為您守護,『淋』危不懼,治癒無限可能!」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公益科普活動,向廣大市民和患者科普淋巴瘤防治知識,傳遞前沿治療資訊,鼓勵淋巴瘤患者積極治療,回歸正常生活。

淋巴瘤發病率增長快,有「青睞」中青年趨勢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淋巴瘤發病年增長率為7.5%,是目前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全世界範圍內,每9分鐘就會新發淋巴瘤1例,而在中國每年新發4.5萬人,其中死亡病例達到2萬。據深圳市衛健委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市常住人口中共報告新發惡性腫瘤37833例,其中淋巴瘤病例達1500例,且發病年齡段有「青睞」中青年的趨勢,這表明淋巴瘤的發病越來越年輕化了。

據現場專家介紹,淋巴瘤發病尚未有明確誘因,主要與病毒感染和個體免疫情況相關,而在中青年發病率逐漸增高,這可能與一些不良的現代生活方式有關,如日趨加快的生活節奏、工作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工作環境中的輻射暴露、不規律的飲食作息等,這些都容易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對淋巴瘤易感。

淋巴瘤有治癒可能,積極規範診治很重要

罹患淋巴瘤,規範治療很重要。據北大深圳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張紅宇介紹,近年來,由於對淋巴瘤相關知識的缺乏和不正確的信息誤導,門診也有一些健康的市民「自我診斷淋巴瘤」和「恐淋巴瘤」,導致心理緊張和頻繁就醫,嚴重影響工作和身心健康。

其實,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淋巴瘤經過積極規範治療,預後已得到明顯的改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主席在2016年世界淋巴瘤日宣傳片中宣布足夠的證據證明大部分淋巴瘤是「一種可治癒的癌症」。在2002-2005年,我國淋巴瘤患者隨訪調查5年總生存率為37.2%,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但二十年來,隨著我國淋巴瘤專家團隊的不懈努力,淋巴瘤的診治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內發達地區的區域醫療中心,近些年,規範了淋巴瘤的診斷和治療。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制定了首個《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規範》,努力實現淋巴瘤患者全程、規範化管理。

從活動現場了解到,二十多年來,深圳各大醫院,已積累了一定的血液腫瘤診療經驗,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血液腫瘤相關的臨床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新型的細胞免疫治療(CART)上也取得進步和經驗,為一批難治患者帶來了新生希望,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

比如,深圳早期診斷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5年長期存活率高達90%以上,較20年前明顯提升,且大約有50%的中晚期淋巴瘤患者可以通過免疫化療的方式治癒。目前,淋巴瘤主要的治療方式有傳統的化療、放療等,還有靶向免疫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僅少部分難治患者需要細胞免疫治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等新型治療方法,且有相當一部分患者還可以通過無化療的慢病管理模式,實現長期疾病控制,並保留良好的生活質量。

淋巴瘤「躲得深」 MDT團隊助力規範診治

淋巴瘤被認為是「最會偽裝」的癌症之一,其早期特徵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淋巴瘤患者最常見的表現是出現無痛性淋巴結腫大。部分淋巴結腫大會引起器官壓迫的症狀,如噁心腹脹、胸悶、吞咽異物感等,還有部分淋巴瘤患者會出現結外病變而表現出不同的全身症狀,如不明原因的發熱、盜汗、體重下降、皮膚瘙癢和乏力等。因此,淋巴瘤的診斷需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才能夠更好進入規範的診斷流程和規範檢查,有的病例甚至涉及多個學科會診,才能夠更好避免漏診、誤治的發生。

據悉,深圳很多醫院都已開設淋巴瘤專科門診,採用多學科診療(MDT)的方式,邀請醫院各科具有豐富診療經驗的醫師協作診療,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間輾轉就診,節省患者時間,提高診療效率,實現更好治療。如北大深圳醫院血液內科除了成立淋巴瘤專病MDT團隊,如遇疑難的病理診斷,還會和國際知名醫學中心的病理科遠程會診,來避免誤診、漏診,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除此之外,深圳各大醫院也是充分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和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優勢和改革創新優勢,與港澳多個醫院開展合作,匯聚各院優秀的醫療資源,推動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區的復發難治性淋巴瘤治療取得突破,更好救治疑難及危重淋巴瘤患者,幫助更多淋巴瘤患者重獲新生。

「世界淋巴瘤日」來臨,參與現場活動的多家醫院血液內科負責人,也呼籲廣大市民和淋巴瘤患者們,要正確認識、積極預防、及時治療淋巴瘤,樹立積極規範治療信心。

采寫:南都記者 李榕 通訊員黃賢君 孫楊張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