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今年49歲,在2年前的檢查中被查出腸道內存在有多個息肉,其中最大的息肉有6mm大小。由於當時他服用了清腸藥,所以沒有切除息肉,醫生叮囑他一定要定期隨訪複查。由於身體沒有任何的不適症狀,所以吳先生並沒有將這次體檢當回事,2年時間裡一直沒有複查

直到上個月,他聽到同事們說息肉可能會演變成癌。當下他想到自己2年前的體檢,趕緊預約了腸鏡檢查,經檢查發現腸道內有一個高度懷疑癌變的息肉,後續的病理檢查確認為絨毛狀腺癌,好在病程還處於早期,經過手術治療很快就康復出院了。

一、查出腸息肉,多久會變成腸癌

腸息肉並非是指我們傳統認知中的肉,而是腸道內隆起於腸道表面的贅生物,是一種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病理檢測定義前統稱為腸息肉。據臨床數據顯示,約有80~95%的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

從腸息肉發展到腸癌,過程往往需要5~10年時間,但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中間需要經歷幾個步驟: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

需要提醒的是,年齡>50歲、家族內有腸癌/息肉病史、長期飲食不健康、久坐人群,都容易罹患腸息肉,建議儘早進行篩查。

一般認為,在腸鏡檢查時發現息肉要及時進行切除,但如果息肉數量較多、體積較大的話,難以通過腸鏡檢查直接切除,可能需要先做病理檢查,之後再考慮其他的治療方案。在切除腸息肉後,並不意味著就高枕無憂了,患者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定期進行複查,以免腸息肉捲土重來。

二、身體出現6種小病,要及時干預

癌症的發生並非一蹴而就,在癌症來襲前身體會出現很多的徵兆,即便是來到了癌前病變階段,及時進行干預也能遏制其發展成癌症。

這6種常見的癌前病變,一旦發現要及時進行干預。

1、肝硬化——肝癌

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肝膽外科主任醫師金義生表示,不少肝硬化患者身上沒有明顯的症狀,導致患者認為病情不嚴重,甚至無需進行治療。這樣做會導致病情持續發展,等到晚期肝硬化時再去干預,往往已經來不及了

2、萎縮性胃炎——胃癌

清華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李昕權提醒,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後,病菌會不斷對胃黏膜帶來刺激,容易誘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沒有及時干預的話,會演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而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誘發胃癌發生的最危險因素之一

3、潰瘍性結腸炎——腸癌

四川省瀘州市中醫醫院放射科醫師劉彬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發展成癌症的風險很高。罹患該症的患者,大部分都對自身情況重視度不高,日常沒有定時定量服藥,讓炎症反覆發作,給腸道帶來慢性刺激,最終容易演變成癌。

4、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四川省瀘州市中醫醫院放射科醫師劉彬表示,胰腺炎沒有經過規範治療反覆發作會形成慢性胰腺炎。而慢性胰腺炎會對胰腺帶來反覆刺激損傷,繼而會讓胰腺癌的發生風險顯著增加。

5、慢性宮頸炎——宮頸癌

清華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於卓介紹,慢性宮頸炎一般是由病原體入侵導致的感染,可表現為宮頸糜爛、肥大、息肉等。如若患者還同時伴有HPV感染的話,那麼演變成宮頸癌的風險會大大提高。

6、長期不愈的口腔潰瘍——口腔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嵇慶海提醒,長期不愈的口腔潰瘍一定要及時引起警惕,這很可能是口腔癌發出的信號

三、五種食物是在餵養癌細胞,儘量少吃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公布了致癌食物黑名單,這些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建議儘量少吃。

霉變食物:霉變的食物內很可能會含有黃麴黴素,而黃麴黴素是個超強的致癌物,只需要很小的劑量就會導致身體患癌、中毒,日常的烹飪溫度難以殺死它。

醃製食物:如鹹魚、鹹菜以及火腿等,這些食物在醃製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進入體內後會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是明確的一類致癌物,會增加身體的患癌風險。

熏制食物:如臘肉、火腿、燻肉等,這些食物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長期接觸容易引起食管癌、胃癌發生。

油炸食品: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不僅會損失原有的營養價值,還會產生多環芳烴、苯並芘等致癌物,長期食用對健康十分不利。

燒烤類食物:食物在烤制的過程中,會產生苯並芘、多環芳烴等致癌物,經常接觸對健康而言十分不利。且燒烤的食物油脂含量較高,食用後容易導致身體肥胖,肥胖也與多種癌症的發生之間存在直接關係。

生活中,建議每個人都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在發現身體存在指標異常後要定期隨訪複查,別掉以輕心。


參考資料:

[1]《腸息肉到腸癌需要多久?》.2022-05-26

[2]《這6種常見病,其實都是「癌前病變」,千萬別大意!》.健康時報.2023-02-04

[3]《腫瘤醫院公布六大致癌食物,你吃了幾種?》.人民日報.2014-08-0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