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協宣

重度脊柱側彎手術曾經被視為脊柱側彎手術的「禁區」,是公認的世界手術難題。在我國,脊柱側彎發病率約1%,且絕大多數是青少年。每年因為嚴重側彎,引發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的不在少數。武漢協和醫院骨科醫院院長、脊柱外科主任楊操教授早年留學海外,錨定了這一世界難題,16年磨一劍,帶領團隊將湖北省脊柱矯形外科提升至國內一流水平,挽救了眾多患者,尤其是給合併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的患者帶來希望。

楊操教授

錨定「手術禁區」,他學成毅然歸國

脊柱側彎矯形手術是骨科手術制高點。我國脊柱側彎矯形水平長期和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很多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發展成重度脊柱側彎。楊操早年在工作中接觸了這類患者,同情心和使命感促使他立志在這一充滿挑戰性的領域有所作為。

2007年,楊操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公派美國,師從麻省總醫院脊柱外科主任Kirkham B.Wood教授和波士頓兒童醫院脊柱外科主任John Emans教授,通過兩年多刻苦學習,掌握了先進的脊柱側彎矯形理論和技術。

2009年學成回國後,楊操在武漢協和醫院成立了脊柱側彎矯治中心。他不滿足於國外所學,開始結合我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患者特點,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業務,如楔形截骨矯治重度脊柱側彎、序貫矯形矯治重度脊柱側彎、重度脊柱側彎合併呼吸衰竭圍手術期處理及手術矯治等,提高了矯治效果,降低了手術風險。現在,武漢協和醫院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脊柱側彎矯治中心之一。

123厘米→137厘米,打開「最美村醫」的摺疊人生

在遙遠的雲南臨滄,兩次榮獲「最美鄉村醫生」的羅娜襪,卻有一段駝背佝僂的「摺疊」人生。從出生起,娜襪的脊柱就有重度先天畸形,隨著時間推移,她的呼吸障礙越來越嚴重,生命危在旦夕。

在一次遠赴臨滄的義診中,協和醫療隊發現了羅娜襪的情況,並於2022年10月將她送往協和骨科接受治療。「脊柱重度側彎150度的情況非常罕見,手術難度極高!」楊操坦言。經過多學科通力合作,如何避免損壞脊髓神經,術中如何保證生命體徵穩定,圍手術期如何平安度過,術後康復如何個性化定製……手術面臨的一系列難題被一一攻克。

楊操教授團隊帶著羅娜襪告別「摺疊人生」

2022年10月19日,手術正式開始。根據3D列印脊椎模型,楊操在椎體內精確置釘,再將「幾」字形頂椎處脊柱完全截斷,盡最大可能將彎曲的脊椎捋直,用金屬棒固定後再植骨讓背「立」起來。由於脊髓包裹在脊椎內,在神經監測儀的輔助下,手術團隊精細剝離脊骨,保護脊髓和大血管不受損害。經過長達10個小時的奮戰,手術順利完成。由於制定了精細化的康復策略,一周內,羅娜襪的肌力從三級逐漸恢復到五級,很快可以下床獨立行走,身高由123厘米長至137厘米。

在協和醫院骨科,年接診脊柱側彎畸形患者1000餘人,羅娜是其中一名受益者。讓越來越多的患者挺直脊樑、擁抱新生,是楊操最大的心願。

矢志科研,努力讓中國骨科從並跑到領跑

2020年1月,楊操團隊在《Materials Today》發表研究成果,為3D列印人工骨植入物材料的設計提供新策略;2021年9月,楊操團隊在《ACS Nano》發表研究論文,利用工程化外泌體修復椎間盤退變研究取得重大進展;2022年3月,楊操團隊在《自然·通訊》刊發專題論文,發表椎間盤退變機制及修復研究的最新成果;2023年3月,楊操團隊自主設計、研發並首次將新型3D列印鉭金屬椎間融合器應用於脊柱手術……

這是楊操近年來的部分研究成果。回國後,他沒有放棄對骨科前沿醫學的探索,他夢想讓中國骨科在世界醫學領域從並跑到領跑。近年來,楊操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20餘項課題。同時,他擔任科技部領軍人才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評審專家、瑞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審專家,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

春風化雨,骨科聯盟惠及荊楚

2023年3月11日上午9點半,在地處鄂西南的松滋市中醫醫院骨科病房,楊操帶領協和醫院骨科醫院團隊開始教學查房、專家義診。一上午時間,專家們初步了解了松滋地區脊柱、關節和創傷等常見病種和基本需求,為接下來的對口幫扶工作明確了路徑。當天下午,專家們還開展了專業授課、手術演示,日程繁忙而充實。像這樣的行動,楊操和團隊在今年已開展了4場,分別在紅安、宜都、松滋和隨州。接下來,他們還將跑遍省內每一個縣市以及周邊省份的基層醫院。

在楊操看來,基層醫院發展的痛點之一,就是由於條件限制,很多大醫院的高精尖技術無法順利「移植」。因此,在他的主導下,針對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協和骨科梳理了一批手術難度較小,設備要求不高,易於落地的手術技術清單。楊操發起成立了「湖北省骨科專科聯盟」,協助聯盟內的醫院開展此類技術,培訓專業人才,滿足基層群眾就醫需求。當天稍早,松滋市中醫醫院正式入盟。

楊操說,「讓優秀的醫療資源在基層落地生根,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我還要做得更多。」

(圖片由協和醫院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