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西醫是實驗醫學,中醫是經驗醫學,中西醫的診療理念和手段雖然大不相同,但目的都是強身健體、治病救人。將中醫和西醫的優勢結合,西醫救急,中醫慢療,像煲湯一樣,大小火候交融得到一鍋好湯。這種中西醫結合的思維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室得到了擴展與接受,並在大病管理、慢病防控等工作中發揮了十分明顯的作用。也正是有了中西醫結合科室,才讓59歲的姜阿姨順利撐過了8次化療。

當西醫遇上中醫

腫瘤患者獲重生

姜阿姨被確診為瀰漫性大B淋巴瘤後,需要接受八次化療。而化療就像「機槍掃射」,在攻擊癌細胞時,也會殺掉正常細胞。如何讓姜阿姨的身體能快速恢復繼續投入戰鬥?

這時,中醫「粉墨登場」,與西醫治療形成融合手段。

第一期的化療後,姜阿姨的身體也出現了失眠、脫髮、噁心嘔吐、胃口差等副作用。而這些副作用會影響姜阿姨的營養攝入,讓其失去與腫瘤抗爭的力量。

對症入手,市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羅權主任結合五運六氣體質辨識,判斷姜阿姨脾胃以及肝腎受到影響,便辨證施治地進行調理,保駕姜阿姨能以較好的身體狀態扛過八次化療重獲健康。

「太難受了!很多次想放棄了!」姜阿姨稱,正是羅主任及其團隊的悉心調養才讓自己免受了很大的痛苦,也有了堅持下來的勇氣。

羅主任稱,中藥和化療並不衝突,並且中藥配合化療可以起到減毒和增效的作用。減毒就是控制胃腸道反應、皮膚反應等,增效就是增加化療的療效。

慢病管理與中醫治未病的不謀而合

此外,市二醫院的中西醫結合方法還在呼吸慢病、糖尿病、骨關節慢病、突聾、面癱、腦血管意外等神經性慢病以及消化道慢病等治療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隨著我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慢性病也進入高負擔期,慢病管理被迫切需求。慢性病是終生性疾病,一朝診斷、終生治療。早期預防,延緩進展,減少併發症是其最主要的治療思路,而這與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痺後防復」的「治未病」思想不謀而合。

以呼吸慢病為例,市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王玉珠(呼吸專業)說,西醫可以在病情進展的急性期發揮快速控制症狀的作用,而中醫可以在病情的穩定期發揮「固本」的作用,通過中藥方劑、熏蒸、針灸、呼吸康復訓練等辦法健脾化痰、降氣平喘、提高呼吸肌力,減緩疾病進展的作用。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市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室大概接診了200多個病人,充分發揮了中醫的優勢,極大緩解病人因新冠引起的發熱、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狀,獲得了病人的好評。

此外,糖尿病也是老年慢性病中的常見病,長期的高血糖會損害心、腎、眼、血管等器官,導致各種併發症的發生,是造成患者殘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通過中西醫結合手段我們可以更好地控制病人的血糖,延緩甚至截斷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臨床一些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除了藥物、飲食、運動因素之外,還能找到一些嚴重干擾血糖控制的誘因,如失眠、便秘、情緒波動、疼痛、感染等,我們把這些誘因稱之為「血糖難控因素」。通過中醫中藥的直接或間接的降糖作用,對「血糖難控因素」進行干預,有利於更好地平穩降糖。另外,中藥還能夠發揮輔助降糖作用,通過中藥「辨證論治」,提高機體對降糖西藥的敏感性,消除藥物的繼發失效,從而減少西藥的用藥種類以及劑量。在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如糖尿病腎病出現蛋白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潰瘍等的治療上,中醫中藥亦能發揮重要作用。

據市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室吳挺超醫生介紹,在門診期間曾有一位婆婆找到他,說不想吃那麼多西藥,想通過純中醫手段治療糖尿病。吳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配出中藥方劑,在合理飲食控制的前提下,婆婆的空腹及餐後血糖逐漸達到目標控制範圍。長期隨訪婆婆的糖化血紅蛋白指標以及血糖依然控制得非常平穩。

目前,市二醫院也在積極推進「中醫藥進病房」,讓中醫走近傳統以西醫為主的臨床科室,我們的中藥飲片、擦劑、針灸、火罐等項目都參與了進去,患者的滿意度也都非常高。

中醫「醫美」

小針灸,大作用

除了對症下藥以外,中醫適宜技術也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說起羅主任的「拿手項目」,排名第一的便是「五運六氣辯證埋線治療」。

常阿姨是被美國聘請過去的學者,常年定居國外,就在3年前由於過度勞累,身體抵抗力下降等原因,不幸患上面癱。但由於遠在異國他鄉,耽誤了治療面癱的最佳時間。在面癱的3年時間內,常阿姨不敢拍照,不敢笑。去年回國探親的時候,來到羅主任處接受埋線治療。羅主任說:「針對頑固性面癱,埋線是目前比較有效的辦法。」

在初步診斷了常阿姨的面部狀況後,羅主任及其團隊將治療分為三步進行:首先藉助「透刺」的辦法,增強面部神經的敏感性;再利用拔罐和外敷藥,幫助恢復皮膚的肌理感;最後根據常阿姨面部肌肉情況進行埋線,保證穴位的長效刺激。在接受了兩次埋線治療以後,常阿姨的面部在靜態表情時候,基本恢復到正常狀態,回到美國以後再也不會害怕拍照了。

同時,「穴位埋線」在減重方面也能發揮有效作用。卜阿姨喜歡跳國標,但是最近跳舞總覺得膝蓋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發現是膝關節超伸,在骨科門診接受治療結束後。醫生提醒她,體重過重,給了膝蓋很大的負擔,減重也非常重要。

羅主任及其團隊也根據卜阿姨的體質用中藥和埋線的雙重辦法,進行減重規劃。羅主任介紹說,卜阿姨肚子部位的脂肪堆積嚴重,主要是脾胃運行不暢。通過中藥一方面可以抑制她對肥厚食物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加快脾胃的運轉,促進消化。埋線的每個療程的針對性也不同,在6個療程的埋線結束後,卜阿姨的體重從150斤減到120斤左右,已經屬於正常人的體重範圍。現在,卜阿姨每天又能開心的去跳國標舞了。

羅主任說:「穴位埋線療法是一種古老的針灸治療方法,依據針灸『靜以久留』的原則,將可吸收的羊腸線埋入需要的穴位中,利用其對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可以調整人體的代謝功能和內分泌功能,以達到減重的目的。」

除了穴位埋線以外,針灸中的「電針」也是市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室的一個特殊用法。傳統的針灸療法需要「行針」,是通過上下搖晃、彈撥針灸針持續刺激穴位以達到不同的治療效果,常用手法包括「白虎搖頭」、「赤鳳迎源」、「蒼龜探穴」、「青龍擺尾」等。現在通過給針灸針通上電,形成「電針」就能達到「行針」的效果,而電刺激的頻率、振幅的不同也能相應的起到不同行針手法的效果,常規模式包括「連續波」、「疏密波」、「連續波」等。

這一類電針在治療神經性耳鳴、突聾、腦梗後遺症偏癱、面癱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市二醫院耳鼻喉科、神經內科等相關科室經常會邀請中西醫結合科室的醫生去會診,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結合電針以及中藥的治療,患者症狀會有較好的緩解。而腦梗後遺症一般會出現一側肢體的麻木、肌力下降等情況,通過電針刺激穴位可以疏通肢體的經絡,讓病人逐漸恢復肌力。

中西醫各有優勢,西醫中的檢驗醫學等給中醫開了「望遠鏡」,讓中醫斷病更准,治療更精;中醫的穴位、針灸等給西醫穿了「保護甲」,為西醫治療排憂解難。二者取長補短,能夠更好的為廣大病患服務。

———「探科」分界線———

【名科名片】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在全市綜合性三甲醫院中,首家建立中醫科綜合門診並以其雄厚的中醫藥技術實力、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優良的中醫藥醫療服務而享譽省市及周邊地區。2020年科室成立中醫科住院部,設40張床位。並逐步形成「仁濟中醫」門診診療區2個,分設5個中醫亞專業診室。

為了充分發揮中西醫協作優勢,滿足群眾醫療健康需求,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於2022年11月設立一級臨床科室——中西醫結合科室。科室在繼承傳統中醫《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學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西醫理論和相關知識,精確地進行個體化的評估、診療、隨訪。在各類關節疼痛性病變、腦血管意外後遺症、惡性腫瘤、慢性疾病等大病中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病種開展中西醫綜合特色診療。

目前,中醫科以及中西醫結合科室專業技術人員共38名,醫生21名,護理22人。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4名,醫學博士5人,碩士12人。門診設中醫內科、中醫骨傷、中醫婦科、針推推拿科、中醫治未病科等亞專業組。

【硬核技術】

1、針推理療

運用傳統九針針法、灸法、穴位貼敷、整脊推拿、中藥外治等,結合先進的現代化設備,自製敷藥、擦劑、電離子透藥等治療中風、偏癱、面癱等神經系統疾病;頸肩腰腿痛等骨與軟組織損傷疾病;術後便秘、腹脹,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

2、中醫治未病

運用中醫五運六氣理論指導,採用針藥並用(六氣針法、六氣藥法、穴位埋線、脊柱梳理、督脈鋪灸等)調理人體免疫力抵抗力,增強人體體質,全方位調動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其核心理念是預防為主,重在防病,從而達到人體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目前主要開展調理單純性肥胖、部分男科、女科、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疾病。

3、中醫婦科

圍繞「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構建了中醫針藥結合人工周期的治療理念,在月經不調、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痛經、閉經、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療中,結合個體差異、病因病位實現了個性化、針對性給藥。

4、中醫骨科

是中西醫結合科室的特色亞專業中醫骨傷,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調理多種急慢性骨與軟組織疾病、周圍神經系統疾病。尤以頸、肩、腰腿痛,中風後遺症,面神經麻痹等有顯著療效。能開展針灸、岐黃針、針刀、穴位埋線/注射、手法整脊推拿、熱電光理療等特色療法。

———「探科」有話說———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全力推進學科建設,全院所有科室實現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專(學)科全覆蓋。目前已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個,省級醫學重點(學)專科9個,市級醫學重點學科33個,實現學科集群化發展。


四川名醫編輯:劉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