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28個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注普遍的眼健康」。「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很多人認為,患有近視眼的人不會有老花眼問題,事實真的如此嗎?

記者聯繫了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趙珺彥,趙醫生表示,「有近視不老花」「有老花無近視」,這些都是誤區。老花眼是一種生理現象,無人能逃避,它的出現就是告訴你,眼睛發生了衰老,謹防用眼過度。

當近視眼遇到老花眼 眼鏡戴上摘下很折騰

金女士是一名近視眼患者,近30年來近視度數一直維持300度左右,可是從去年開始,她發現自己的眼睛出現問題了。

「原來戴眼鏡不管看遠的還是看近的東西都沒問題。現在不行,像看書、看手機這類近物時,只有摘掉眼鏡看才舒服。」

「難道我是老花了,不是說近視的人不會老花嗎?」帶著疑問,她去眼鏡店做了個視力檢查,檢查結果為:老花100度,近視375度。「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只有老年人才會和『老花眼』搭上關係,怎麼人未老眼先老?」這樣的結果讓她很「受傷」。

當近視眼遇到老花眼,這樣的經歷還發生在胡先生身上。

胡先生今年50歲,妻子是一名眼科醫生,對於眼部檢查胡先生很重視,定期就會進行一次視力檢查,可是也阻擋不了老花的發生。他說:「現在我的老花度數已經有150度,近視度數也有350度。為此,我還特意去配了一副漸進多焦點眼鏡,這樣既能緩解近視,也能夠矯正『老花眼』。」

「老花眼」屬於人類老化過程疾病,隨著年紀增長,人人都可能出現「老花眼」。雖然臨床表現,近視患者的「老花」程度會比普通患者稍輕,但這種抵消非常有限。所以,人們常說的「有近視不老花」「有老花無近視」,這些都是誤區。

趙醫生說:「近視主要是由於不合理的用眼習慣,導致眼睛的屈光狀態超過正常的範圍,視力不同程度的下降,這種情況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比較多見。而『老花眼』是一種退行性的病變,主要是由於年齡增長,導致晶狀體的硬度增加,所以眼睛的調節能力下降,這樣會引起近視力的下降,通常表現為近距離閱讀困難,一般來說45歲以上人群容易出現老花眼的情況。」

老花已經成了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在醫院的眼科門診,每天都有不少來就診的老花患者。據醫院的數據統計顯示,醫院眼科門診每年的就診量在7萬多人,其中有一半是老年患者。每個月醫院都會接診500多名單純因老花問題就診的患者,如果算上老花合併白內障、老年性黃斑變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眼部疾病的,接診人數超過3000人/月。

看東西模糊、酸脹、乾澀 這些症狀要引起重視

老花眼屬於人體的自然生理退化現象,是老年人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出現了老花眼會有哪些症狀表現?

趙醫生說:「老花眼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看近處的物體模糊不清,看遠處的物體通常比較清晰,嚴重的老花眼患者還會出現眼部不適症狀,比如頭痛、眉緊、眼痛、視物模糊等視力疲勞症狀。出現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引起重視了,需要來醫院進行眼部檢查。」

老花眼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但是目前來看,老花眼是無法治癒的。「我們只能進行對症治療,來緩解眼部不適的情況。一旦確診老花眼,伴隨近視情況,建議患者儘早矯正,比如佩戴漸進多焦點鏡片或區域定製鏡片等。此外,老花眼矯正手術也成為近視+老花眼患者的新選擇。」

其實,老花眼和很多慢性病一樣,平時也要注重護理,比如要注意參加體育鍛鍊,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量運動,飲食上可以多吃蔬菜、富含葉黃素的食物,能夠減緩視力衰退。

患上老花眼要注重矯正,要去正規醫院的眼科進行遠視力檢查和驗光試鏡,並且一年複查一次,千萬不要在不了解自己屈光狀態、瞳孔距離的情況下購買成品老花鏡。

此外,在採訪過程中趙醫生還提醒廣大糖尿病患者,謹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的發生。趙醫生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十個人里就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病20年,有75%的人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網』的危害就是容易讓患者眼底出血、滲出以及眼內的大出血,有較高的致盲風險,這個病發病症狀同樣是視力模糊。我們強烈建議糖尿病患者一年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記者 盛鳳琴 通訊員 鄒紫

編輯/賀一萍

責編/陸麗萍

審核/孟再勵 劉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