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輔仁有「中醫泰斗」之盛譽,在2009年被評為了首屆「國醫大師」。李輔仁從事中央領導等高幹臨床和保健工作長達60多年,因此又有「當代御醫」之美譽。

李輔仁的父親、兄長都是當地有名的中醫,家中診所規模較大。李輔仁從小就在診所中幫忙,抄寫方藥。同時,功課之餘在父兄的指導下全面、系統、由淺入深學習中醫典籍,從《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歌訣》等入門書籍開始,直至《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等歷代典籍無不涉及。

李輔仁的父兄思想比較先進,特別強調中醫貴在臨床實踐,不管多麼高深的中醫理論只有運用在臨床實踐中才有作用,才會變得靈動與直觀。如果離開了臨床,靠死記死前是沒有用的,是學不好中醫的。

所以,李輔仁從小就堅持臨床,父兄診治病人時,他就在旁邊見習。這個過程非常重要,讓他不僅主打下非常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積累了臨床經驗,更重要的是將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通道打通了,為他以中醫上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1939年時李輔仁還拜在了施今墨的門下。施今墨深得權貴和老百姓的信任。施今墨為人嚴謹、授徒嚴格,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也是北京四大名醫之一。

李輔仁和一般的弟子不同,他吃住在施今墨家裡,是為數不多的入室弟子,深得施老真傳。在此期間,李輔仁兼修了西醫基礎課程,如解剖、生理等,因此兼通西醫。

1944年,25歲的李輔仁師滿後在北京開設輔仁診所,正式開始了濟世救人的行醫生涯。由於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很快就聲名遠播。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研究,形成了李輔仁獨特的醫病風格,用藥中正,雜而不亂,往往藥到病除。特別是他擅治疑難重症,屢起沉疴,救人無數。新中國成立之後,他被調入中央保健局,負責中央領導人的健康。由於工作需要,他開始研究老年病的治療,取得了豐碩成果。

李輔仁認為,人體的衰老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主要是正氣衰落,各種功能都全面衰退,五臟功能日益低下,因此,生命處於一個低水平的狀態。

針對老年病的特點,李輔仁主張用藥要雜,但是不能亂,要分清當前矛盾和長遠矛盾,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遣方用藥要繁而有序,雜而不亂,理法方藥一氣貫通。李輔仁在中央領導身邊工作期間,醫術高明,屢祛沉疴,深得信任。

而他自己也受益這段時間的工作經歷,將這些醫治老年病的經驗用在自己身上,加強日常保健工作,所以李老的身體非常硬朗,104歲的高齡仍然可以出診,而且沒有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毛病,而且還行動敏捷、思維清晰、中氣十足、連老年斑都沒有。更讓人稱奇的是他的牙齒1顆也沒掉,吃東西基本不受影響。有一次媒體採訪李老時,他主動公開了自己的養生秘訣:

秘訣一:什麼都吃些,但是什麼都不要吃過多。李老認為,吃喝有度,是非常重要的養生經驗。同時,要做到膳食平衡,什麼都可以吃,但是再喜歡也不要多吃,再不喜歡如果有益也要吃一些。比如,李老以前比較喜歡吃糖,但是後來基本上不吃糖了,所以他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

李輔仁認為,最好飲食不是山珍海味,而是粗茶淡飯,年紀越大,越不能追求所謂的營養品,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營養才是最好的選擇。李老從來不抽菸、不喝酒、不吃任何保健品。

秘訣二:最愛走路,隨時走起來。李老最喜歡的運動是走路,而且走得比較快。這個習慣他一直堅持下來了,哪怕是百歲高齡也從不間斷。

秘訣三:心態平和。養心才能養生,李老認為,做事情要胸懷大度,不必計較,盡最大努力,但是不要強求。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