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在台灣醫生不僅收入相對穩地,社經地位也高,是父母眼中非常好的出路。先前工程師考慮放棄薪水重新考試只為一圓醫生夢,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近日《Dcard》上又出現重考醫學系案例,且重考9年都30歲了還是沒上。

有網友的哥哥為一圓醫生夢,重考9年還是沒上,全家人不知如何是好。(圖片來源:Getty Creative)

有網友在心情版上發文,表示哥哥原先讀中央大學企管系,但大二時讀的不開心,又羨慕醫生待遇好,就自信滿滿和父母保證,只要讀重考班衝刺一定可以上醫科,後在家人支持下休學開始重考。豈料一考竟考了9年,如今已經30歲了,還是在家做全職考生。

期間父母也提議可以先把原本的學位唸完,但哥哥執意不肯,認為只差一點就能考上,就算現在沒收入,可只要考上就是加倍回收。

哥哥現在早上8點起床,去補習班唸書,晚上11點睡覺,也沒在偷懶,但就是考不上。家人都拿他沒辦法,原PO勸了還反被哥哥嗆,以後不要像他一樣在工廠輪班。

網友們見狀都十分傻眼,認為9年時間真的太長了,「沒天賦要承認」、「真.十年寒窗」、「真把學測當古代狀元在考」、「他只是逃避工作在啃老而已」、「九年,學碩博時間加起來,你哥應該拿到重考學博士學位,若未來有重考學系可以申請擔任重考學教授」。

大多數人力勸原PO父母應該要設個停損點,否則沉默成本加上哥哥的不甘心,只會無限循環,可以請家長斷金援或是要求哥哥打工、幫忙家中生意生意,以半工半讀的方式重考為佳,「先去補完學歷或是直接做生意,不然現在只有高中學歷」、「給他太多年了,你爸媽應該要給他期限」。

不少醫學系學生看了也直搖頭,「考超過三年的真的要好好想想自己適不適合唸書」、「六年後出來都快40歲,要衡量一下值班身體能不能撐得住」、「考到之後還有面對國考,再來要升到主治已經幾歲了」。

有醫學系學生奉勸,考的上的三年內一定會上,若超過這時間最好半讀書半重考,且考上後六年私醫學費就近100萬也是一筆。再來,通過國考當醫師名聲好聽,但是絕對不是賺最多的行業,37到40才在體驗值班生活,還要一路爬上主治醫生,小心錢賺到了也沒命花。

網友們也建議,可以試著和哥哥溫柔對話,試著讓他換個角度思考,放下執念、面對現實,面對人生真的要放下緊抓著沉默成本的心態,轉換思維好好生活。也有人提議,若真的如哥哥所說成績只差一點,可以試試考「學士後醫」或是把目標轉到牙醫系,收入也不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