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往往發病突然,不易預測。當前,冬季疫情仍時有發生,如遇居家,我們該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呢?今天從飲食、睡眠、運動、情志四個方面跟大家分享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小妙招。



飲食


《黃帝內經》:「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秋有收而冬故能藏,冬藏則次年春長方有根基。如果冬季不注意適當保養精氣,則來年春天無以生,而出現各種疾病。


冬季進補,來年打虎!在冬季,針對個人情況進行調補,可為來年打下基礎。冬季氣候寒冷,人的皮膚肌腠緻密,汗出較少,攝入的營養物質也容易貯藏起來。建議多食健脾胃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調節飲食結構,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食魚,瘦肉,蛋類等。



需要強調的是,進補目的是補虛,有虛則補,無虛則免。若身體平和、體質不虛則不需要進補,若是不分寒熱虛實盲目進補,不但不能補養身體,還可能傷害身體。


此外,進補宜平調為主,適可而止,山珍海味、名貴中藥,攝入太過易造成脾胃積滯消化不良,甚至釀濕成痰,產生疾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睡眠


失眠會對心血管產生哪些不良影響?


隨著生活節奏的改變,失眠已成為威脅現代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問題。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情志活動由心所主,與五臟相關。失眠總屬陽盛陰虛,陰陽失交,一則陽氣亢盛不能入陰,二則陰精虧虛不能斂陽。失眠尚分虛實。久病者,多虛實夾雜,常導致心腦疾患及其他內科雜病。



從現代醫學研究看,失眠可導致心血管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變化。


①引起自主神經系統失調。目前,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認為睡眠不足會使交感神經異常激活。長期交感神經興奮與心血管事件密切相關,可以引起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絞痛、加重心衰。另外,交感神經興奮,可導致以下提及的血管內皮損傷/內皮功能障礙、血管壁炎症、氧化應激、脂糖代謝紊亂等心血管損害,而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及發病機制。


②激活炎症反應。2017年發表的CANTOS研究表明,炎症對心血管的影響不亞於傳統危險因素——血脂。研究發現,就算只是稍睡眠不足,比如1天只睡4小時,仍可以使IL-6、TNF-α等炎症因子顯著升高。


③增加氧化應激。睡眠不足可以通過增強氧化應激來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同時也會增加斑塊的不穩定性,不穩定性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風險隨之升高。


④導致內皮功能障礙。睡眠不足可以使內皮素(endothelin)等血管活性物質分泌異常,導致內皮功能障礙。


⑤促使血液高凝狀態。部分研究認為睡眠<7小時/天可能導致血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升高,可能與前面提到的炎症有關,而vWF升高被認為與血栓形成有關。


⑥體重增加。睡眠不足可以使飢餓素(ghrelin)分泌增加而瘦素(leptin)分泌減少,使人易於飢餓、攝食增加,例如喜歡吃夜宵;同時,夜間睡眠不足而白天睏倦,會使人運動量減少,共同導致體重增加。


睡眠不足可以使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β細胞反應性降低,導致血糖升高。



要睡好,更需要睡得對


與失眠相對的另一個極端是久睡,後者同樣於健康無益。那麼,每天睡多久合適呢?


根據2015年美國睡眠協會的推薦,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對睡眠時長的要求各異,其中大多數人(18-64歲者)建議在7-9小時。


此外,睡眠應注意天人相應。人的睡眠-覺醒周期應與自然界晝夜交替節律一致。《靈樞·邪客》云:「天有晝夜,人有臥起……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睡眠與晝夜營衛之氣運行有關。


那麼,什麼時間該睡呢?


一日之睡眠,須注重子午。《內經》:「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入於陰則入睡,出於陽則醒寤。」子時(23時-次日1時)營衛交會,人體陰氣至極,陽氣初生,所以這個時間需要休息;午時(11時-13時),屬於陰氣初生,陽氣始衰,這時也需要適當休息以養陽氣。


一年之睡眠,應合乎四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這就是說,春、夏白晝變長,人體陽氣亦較旺盛,因此可適當推遲入睡;秋季白天逐漸變短,陽氣開始衰減,可提早入睡以溫養、顧護;冬天白晝時間短,主藏,適合早睡晚起。


所以,《內經》又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這裡的得道,既是《周易》的「順天應人」,也是莊子的「大道合乎自然」,更是中醫的天人相應。



想睡好,還要睡得巧


正常的睡眠有賴於人體五臟六腑的有機協調。其中,心為「君主之官」,藏神,主神志,與睡眠尤其密切。《千金要方》也強調「凡眠,先臥心,後臥眼。」


那麼,怎麼做才能睡得好?有如下養生要點。


(1)規律作息。《內經》有道:「起居有常」。老年人群可早睡早起,一般晚上10點入睡,早上6點起床,午飯後可適當午睡;上班一族,建議根據實際固定睡眠時間,這對於睡眠質量至關重要。建議成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睡7小時,午睡半小時-1小時。


(2)調整睡姿。主張右側臥睡,以避免壓迫心臟引起心悸、憋悶;而左側臥睡易於壓迫心臟和胃部;仰臥時,儘量避免把手放至胸部,否則會導致多夢、噩夢;避免用被褥蒙頭大睡。對於心絞痛、心力衰竭患者,應將枕頭稍墊高(形成頭高腳低),可減少回心血量,使中心靜脈壓和肺動脈壓下降,從而減少心臟負荷及心絞痛發作。


(3)清淨臥室。注意維持臥室空氣清新、流通,避免室內吸菸;按時清洗、晾曬床褥;調節室溫至溫度適宜,夏天空調溫度以25-26℃為宜。床鋪避免正對風扇或空調。


(4)安神定志。建立合理的睡眠習慣並長期堅持。睡前不喝濃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茶鹼的飲料,以免影響睡眠;晚飯不宜過飽、過咸,不宜睡前大量飲水;如難以入睡者,睡前應減少閱讀、看電視及手機等,尤其避免觀看恐怖、暴力電影或電視劇或小說,以免使精神過度興奮而影響睡眠。


(5)動靜結合。選擇1-2項喜愛且適宜的運動項目,並長期堅持,有助於調和陰陽,調暢情志,調節睡眠。


(6)藥物干預。長期睡眠不佳,或伴有焦慮、抑鬱等情志不暢者,建議就醫並根據患者體質及辨病、辨證所見調養。常見中成藥如七葉神安片、甜夢口服液、疏肝解郁膠囊、天王補心丸、歸脾丸、知柏地黃丸、珍珠末、安神類膏方、琥珀末等,或在醫生指導下適度應用安眠藥改善睡眠。


運動


《黃帝內經》中:「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就是講不要進行超過體力範圍的勞作,有動有靜、動靜適度、中和不偏倚才是養生正道。



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議大家冬季過度活動,以不積累疲勞,不透支體力為宜,微微覺熱即可,切不可大汗淋漓,否則容易損傷正氣,適得其反。


如遇疫情居家,可在上午或下午做八段錦。讓身體動則生陽、正氣存內。


情志


「天有五行,人有五臟,化生七情」,學會有效調節情志,對養生防病意義非凡。調節情志,主要就是兩個字:一個「和」字,一個「靜」字。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和」字,即讓心境平和、舒適,不要生出許多擾亂心神的雜念、欲望。孔子云「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學會保持心情愉悅是身心同養的秘訣。


所謂靜,就是要學會使內心平靜,「一陰一陽謂之道」,經過一天的奔忙,讓內心平靜下來,整個人的身體和心靈都會更加舒適。


結語: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保持平和、平靜、樂觀的心態,進補得當,運動適量。此外,冬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還要控制好「三高」,管理好自己的血壓、血糖和血脂。健健康康過嚴冬!


來源:廣州健康通

編輯:珠海市場監管團隊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我們將24小時內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