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22.7 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

『注』

1、這段條文重點是說明治療有先後順序,也就是病家存在太陽病以及陽明實證時,需要先解太陽然後再治療陽明。

2、這實際存在簡文,病家除了吐涎沫,還會有發熱、惡寒、無汗等,因此才能確定為小青龍湯證。


22.8 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髒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經候不勻。冷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沖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

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

『注』

1、駢文不似仲師的行文風格,這段內容了解即可,重點是第一句,也就是「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這說明女性生病,大多跟虛弱、寒氣積累以及氣機結聚有關。


22.9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溫經湯方

吳茱萸三兩 當歸 芎藭 芍藥各二兩 人參 桂枝 阿膠 牡丹去心 生薑 甘草各二兩 半夏半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注』

1、「病下利」,應該是「病下血」。

2、女性五十歲左右時,應該停經了,但出現了下陰出血,幾十天都不好,同時還有傍晚就開始發熱、下腹部拘急疼痛、腹部脹滿、手心煩熱、口唇乾燥,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老師回覆說:這屬於帶下病,是之前小產過,下腹部一直有瘀血引起來的,口唇乾燥是證明,治療上選擇溫經湯。

3、最開始的病因是瘀血,但遷延日久以及病家逐漸年老,還出現了體內陽虛以及津不足不能濡養的情況,也就是存在太陰問題以及陽明虛熱:

下血、晚上發熱、少腹里急——瘀血;

腹滿——太陰不能溫養;

手掌煩熱,唇口乾燥——血瘀生熱、陽明虛熱。

4、治療上選擇溫經湯活血祛瘀、溫養太陰,同時清降陽明,溫經湯實際是芎歸膠艾湯、吳茱萸湯、麥門冬湯加減而成。

5、溫經湯除了治療絕經後出血外,還能治療下腹寒而引起的不育、崩漏以及月經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