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讓人聞之色變,很多病人一旦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就是致殘或者死亡。而且心衰的發生率很高,幾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終都會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心衰的病因非常複雜,表現多樣。

什麼是心衰?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臟的功能異常。一般包括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是最常見的心力衰竭,右心衰竭相對少見。從功能上可分為收縮性心力衰竭和舒張性心力衰竭。收縮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臟的收縮能力下降,而舒張性心力衰竭是指由於心肌肥厚導致心臟的彈性或舒張功能下降,可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現。

引發心衰的原因有哪些?

引發心衰的原因包括:1、患者本身存在基礎疾病,比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擴張性心肌病;2、最常見的誘因是勞累、劇烈運動、飽餐,或者飲水量過多增加心臟負擔,超過心臟的功能負荷,進而引起心力衰竭。

心衰的表現是什麼?

心衰的臨床表現包括:1、左心衰竭的表現,主要為體循環肺淤血表現,其特點為喘、悶、促等。急性左心衰患者可出現胸悶、氣喘、咳嗽和咳粉紅色泡沫樣痰等症狀;2、右心衰竭的表現,比如出現四肢水腫,以雙下肢浮腫為主。

心衰包括左心衰、右心衰,嚴重者全心衰,導致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常見的冠心病,高血壓等等。而感染、藥物作用都是可能使心力衰竭加重或急性發作的誘因。心衰主要表現為體循環肺循環淤血。心衰的治療必須要規範化用藥,配合合理的護理,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

【聲明:文中所用的資料與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獻,僅作醫學知識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