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主要負責做姿勢、肢體動作以及頭眼協調等之調控。小腦為一感覺信息傳入以及運動信息傳出之間的比較者,當欲完成一個動作時,大腦所發出的主動動作命令以及許多實際執行動作時的感覺信號皆會傳到小腦,若是大腦要求做出的動作與實際執行時產生之感覺信號之間不太符合,則小腦會提供正確的回饋控制到動作徑路,使在完成動作之前能及時修正動作為正確之模式。

  小腦除了能修正正在進行的動作之外,它亦可在產生動作之前,正確地調整許多反射作用,使肢體達到執行動作之前的最佳準備狀態。此外,小腦有一個極重要之功能為動作學習,它能根據先前曾經驗之感覺和運動信息,設計一適當的主動動作模式,並儲存於此。若小腦損傷,則曾經學習過之動作將無法再啟動,因此每次做動作時將會視為新動作再學習一次,故常會產生動作不協調之現象出現。

  小腦功能損傷患者常見之功能損傷包括:姿勢不穩定、平衡失調、步態失調、動作控制不良、肢體動作協調性異常、肌肉張力過低、肌肉強度喪失以及眼球動作控制失常等。以小腦的生理功能損傷來區分,若小腦失去感覺信息以及運動信息之間的比較功能,患者通常會出現動作辨距不良,此類患者將需要花許多時間練習各種動作,並且給予分解動作訓練之效果將優於一套完整動作之訓練,而在訓練過程之中,即使小腦失去自動修正錯誤之能力,隨著動作之重複練習,患者將可學習主動去修正動作,或者中樞神經系統中其他的神經組織可能會被塑造具有自動修正動作之能力;若小腦失去動作學習的能力,則患者的動作學習能力將會相當受限,且治療之進展將會非常緩慢,然而直到目前為止尚無文獻證明小腦損傷患者其動作學習能力受損之影響程度為何。

  小腦功能損傷患者與其他神經科患者一樣會出現許多神經症狀,而這些神經症狀需要物理治療之介入來促進症狀之緩解以及功能之恢復。雖然關於物理治療介入對小腦功能損傷患者之療效的研究數據卻相當的有限,但其中大多數的研究結果顯示物理治療對小腦功能損傷患者的確有一定之療效。

  臨床上大多數的小腦功能損傷患者屬於擴散式的小腦損傷,且多數此類患者皆有平衡和步態失調之問題,而平衡能力在許多日常生活活動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發生平衡能力障礙,通常會影響其行走能力與日常生活之獨立性,因此對小腦功能損傷患者而言,促進其平衡能力之改善常是復健計劃中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