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會在家裡備一些常用藥,尤其是老年人,基礎疾病多又不喜歡去醫院,經常在家裡自行服藥。但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用藥存在著很多誤區,稍不留意不僅無法緩解病痛,還可能引發嚴重後果。

01 常見誤區一:藥物選用憑感覺

憑感覺選用藥物是家庭用藥的常見誤區。

有的老年人抱著「久病成醫」的心態,覺得自己對自己的身體十分了解,對病情有著自己的看法和判斷,故當身體出現不適時,往往會根據自身「經驗」或鄰居們的經驗來判斷病情,擅自用藥。

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老年患者存在憑感覺用藥的情況。例如,老年人在家中突然感覺腹痛,在並不知道病因的情況下,就當作胃病犯了,自行使用鎮痛藥或胃藥對付,但這有可能會掩蓋一些急腹症或心血管問題,導致病情延誤,甚至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02 常見誤區二:藥物重複使用不知道

很多藥物往往具有多種功效,有的藥物功效是一樣的,只是形狀或生產廠家不同,或主要對應症狀有所差別,或適用人群不同。例如,對乙醯氨基酚有片劑和水劑,片劑適合成年人服用,水劑適合嬰幼兒服用。

此外,不同藥物可能含有同一種成分。就拿乙醯氨基酚來說,很多感冒藥都含有,如泰諾(酚麻美敏片)、快克(複方氨酚烷胺膠囊)、感康(複方氨酚烷胺片)、白加黑(氨麻苯美片)、百服寧[氨酚偽麻美芬片(日片)/氨麻美敏Ⅱ(夜片)]和散利痛(複方對乙醯氨基酚片)等。

有的老年患者認為吃的藥物種類越多,病情就會好得越快。他們把治病簡單地想成「打仗」一樣,好像吃進去的藥就是派出去的兵,多多益善。

但很多老年人根本無法區分各種藥物是否含有相同成分。如果只是一味地加藥,很可能會因為吃的藥物中某種成分過多而給身體帶來其他損傷。例如,對乙醯氨基酚攝入過多會導致肝功能損傷。

03 常見誤區三:迷信保健藥和廣告藥物

現在很多老年人都非常關注養生類節目,或相關信息和廣告。但因為對那些過度宣傳無從辨認,導致有的老年患者偏聽、偏信廣告藥物,認為最新的、最貴的藥物才是治病的最好藥物。

結果,這些言過其實的藥物不僅會影響疾病的治療,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04 常見誤區四:濫用抗生素

部分老年患者在發生流鼻涕或打噴嚏後,不管體溫是否達到用藥標準,就隨意使用抗生素;或體溫剛超過37℃,在不知道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的情況下就隨意使用抗生素。

有研究表明,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療非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不但不能治療疾病,還會造成細菌耐藥,甚至出現超級細菌,當身體真正由細菌感染出現炎症時再使用抗生素治療,就無法起效了。

不僅如此,濫用抗生素對人體也有損傷。藥物在到達病灶之前需要經過一系列代謝過程,增加了很多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對肝、腎等臟器有一定危害。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應謹慎,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05 常見誤區五:藥物更換過頻或突然停藥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任何一種藥物的起效都需要一定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有時候卻急於病情好轉而頻繁地更換藥物。

有的患者甚至剛服藥一兩天,覺得沒有多大效果就私自更換藥物,或不遵照醫生的囑咐擅自對藥物進行加量。

此外,不少老年人在發熱後經常是體溫剛恢復正常就不再吃藥,殊不知,此時身體內的病菌並沒有完全清除乾淨,停藥後病情可能會出現反覆。

目前,隨著線下買藥和社區買藥越來越便捷,老年人的用藥安全問題正在逐漸凸顯出來。作為家人,要更多地關注老年人的用藥安全,對老年人的用藥進行監管和督促,避免因為用藥錯誤而帶來更大的傷害。

作者:何新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