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系列中,科學家為了控制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將所有動物的性別控制為雌性,因為從養育的角度來看,雌性更加方便,但是由於從琥珀中找到的恐龍基因存在缺失,科學家使用了現存兩棲類和爬行類的基因進行補充,卻導致本應只有雌性的恐龍為了繁衍需求出現了雄性。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義大利的一處水族館內,當地的母鯊魚在未受精的情況下產下了鯊魚寶寶。

▲義大利水族館的母灰星鯊,過去10年從未受精,竟產下鯊魚寶寶。(圖/Pixabay)

▲館方人員近日發現,出現了一條鯊魚寶寶。(圖/翻攝自Acquario Cala Gonone網頁)

根據《太陽報》報導,位在義大利撒丁島的卡拉古諾水族館的兩頭母灰星鯊,過去10年從未和雄鯊一起棲息,沒想到館方人員近日卻發現,水族箱內多了一條鯊魚寶寶。

這條被工作人員命名為伊斯佩拉(Ispera)的灰星鯊寶寶,在水族箱內和鯊魚媽媽開心悠遊,由於水族館過去從未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因此被認為是海洋世界科學的突破,目前水族館已將兩頭雌鯊的 DNA交由專家來研究,試圖釐清未受精就產下鯊魚寶寶的真相。

▲科學家發現小鯊魚體內完全沒有雄鯊的DNA,單性生殖是「最可能成立」的解釋。(圖/Pixabay)

過去曾有研究發現,一些植物和少數無脊椎動物在沒有受精的情況下通過卵子進行繁殖,早在4.1億年前,鯊魚就已經出現在海洋,在人類的大肆捕獵下,為了延續族羣,鯊魚被迫放棄了交配,選擇單性繁殖,有研究顯示,曾經有母鯊在未與公鯊接觸的情況下生下幼鯊的案例,被認定為是延遲受精,也就是交配後精子儲存於母鯊體內,沒有立即讓卵子受精,不過先前的研究也指出,儲存於母體內的精子最長只能存活5個月。

科學家發現,小鯊魚體內完全沒有雄鯊的DNA,單性生殖是「最可能成立」的解釋,而幼鯊不僅沒遺傳到父親的基因變異體,就連母親的基因也有許多未傳承給它,研究團隊計算後發現,幼鯊只遺傳了母親一半左右的基因變異體,這種情況就稱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就是卵不經過受精也能發育成正常的新個體。

▲科學家也表示,這類罕見的生殖案例,不應被視為可能解決全球鯊魚數量遞減問題的方案。(圖/翻攝自Acquario Cala Gonone網頁)

專家表示,孤雌生殖現象是一種普遍存在於一些較原始動物種類身上的生殖現象。簡單來說,就是生物不需要雄性個體,單獨的雌性也可以通過複製自身的DNA進行繁衍。早在2016年,日本魚津水族館發現在一條8年以上未養過雄性鯊魚的水箱裡出現了4條小鯊魚。2017年,水族館又發現了3條新的小鯊魚,專家經過基因鑑定後指出,這幾條小鯊魚體內僅發現了母鯊魚的基因。

不過科學家也表示,這類罕見的生殖案例,不應被視為可能解決全球鯊魚數量遞減問題的方案。科學家指出,或許這種現象真的可以套句《侏儸紀公園》中所說的,「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不過科學家也認為,光靠少數天賦異稟的雌鯊「處女產子」,很難迅速增加鯊魚品種的數量。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