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全球範圍內污染環境最嚴重的行業,大家馬上就會想到石油化工、火電、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的確,石油化工是污染環境最嚴重的行業。但排名第二的是什麼?答案出人意料:是時尚行業!每年,時尚行業都會創造出堆積如山的廢棄物,還會向河流、海洋排放大量的印染廢料。如何讓這個關於美的行業變得更加可持續,成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在2021秋冬上海時裝周關於時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專題研討會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王琪就時尚與污染的關係、可持續時尚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深度分析。

時尚行業的污染有多嚴重?

·碳排放

時尚行業的碳排放約占所有行業碳排放的10%,遠遠超過航空航天業。時裝業嚴重依賴化石燃料,近70%的服裝是由不可再生能源生產製取的合成纖維製成的。僅2015年,紡織品生產行業就產生了12億噸二氧化碳。按照目前的增長率來看,到2050年,時尚行業將貢獻25%-30%的碳排放量。

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實現這一目標,時尚行業任重道遠。

·水污染

時尚行業是消耗水的第二大行業。舉個具體的例子,按照一天飲用8杯水的量,生產一件白色棉襯衣消耗的水能夠供一個人喝3.5年,而生產一條牛仔褲消耗的水夠一個人喝10年。

此外,印染工藝帶來的水污染也相當驚人。紡織工業依賴於大量化學藥品的使用:目前已知約有3500種化學藥品用於紡織品製造,根據歐盟的分類,其中750種對人類健康有危害,440種對環境有危害。而大約20%的水污染是由染色和後整理等濕法工藝中使用的有害化學物質造成的。

·微塑料

由合成纖維製成的服裝占全球微塑料污染的35%,時尚行業使用的很多原料不能降解,排放到海洋里無法完全分解,又被海洋生物吃到體內,導致很多海龜體內都有大量微塑料。按照歐盟的標準,紡織品被認為是第四大「環境壓力原因」,僅次於食品、房地產、交通業。

·廢棄物

由於消費者購買能力提升,與2000年相比,2015年消費者購買衣服的量增加了一倍,但使用的次數卻遠沒有以前高。以前,一件衣服至少會穿三到五年;現在,很多衣服只穿一季就被廢棄了。雖然現在不少企業和機構推出了衣物回收的活動,但是回收以後怎麼辦,仍然是時尚行業面臨的問題。據統計,現在全球紡織和服裝行業每年產生的廢棄物多達9200萬噸,按照目前的技術,對產生的廢棄物只有20%-25%的回收能力。

可持續時尚革新

可持續時尚是一項促進時尚產品和時尚系統變化的運動,以實現更廣泛的生態完整性和社會正義。它涉及解決整個時尚行業污染嚴重的問題,以及處理時尚行業中相互依存的社會、文化、企業創新和財稅金融系統的變革。除了品牌、供應鏈和設計師需要有可持續時尚的意識,政府、行業協會、投資方,甚至高校研究機構也需要給予支持,消費者也應當樹立起這樣的意識。

比如,以前品牌認為消費者購買一件衣服是擁有了這件衣服。品牌通過衣服傳達自己的設計理念、藝術想像和思想,消費者購買之後不僅是滿足穿著的需要,還是一種對藝術品的擁有。消費者是否可以改變這個觀念?從過去擁有一件衣服,變為只是使用它,使用完再和別人分享。品牌在銷售給消費者時,如果不再宣傳消費者擁有這件衣服,而是宣傳消費者的使用權,消費者使用一段時間後,品牌可以回收再銷售。改變消費者的觀念,也是時尚產業可持續的重要議題。

一方面,品牌有對銷售額增長的追求;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消費者減少消費。如何調和這兩者間的矛盾?這不僅需要消費者改變觀念,也需要品牌改變經營模式,在商業模式和觀念上進行創新。品牌需要打破自己和消費者之間的固有關係。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因為新鮮感或追逐潮流購買一件衣服,穿過以後展示了自己的品位和個性,是否還需要長久地擁有它呢?其實基於這一觀念的模式已經出現了。

目前雖然有一些非常創新的再造品牌,但還是微乎其微。只有分揀、分類、清潔、再造的鏈條中有更多的行業參與進來,有更多的投資進來,才會形成一個可持續的再循環的鏈條。國外的初創公司Knickey向回收內衣襪子的人提供免費運輸和新內衣,收集到的物品會被轉交給非營利組織進行回收,並進行稅收減免。而國內的再造衣銀行也基於回收做出大量再生面料,並聯合產業鏈形成自己的可持續生產線,在上海時裝周發布了超過10個系列、800多款可持續時尚設計。

已經有平台在嘗試租賃或預定模式,消費者按月支付費用,在當月可以拿到當年最新的款式,穿過後再返還給平台。估值超過20億美元的RealReal和Farfetch都活躍在這個領域。還有Mudseller也向消費者提供牛仔褲租賃的選擇。

就在去年夏天,URBN(擁有Anthropologie、Urban Outfitters和Free People的集團)推出了自己的服務,名為Nuuly,顧客每月支付88美元,就可以從Ralph Lauren、Cynthia Rowley和Reebok等上百個熱門品牌中選擇6件衣服,開啟盲盒模式。

此外,商家是否可以提供共享的方式,讓大家共享一件服裝?消費者又是否願意嘗試共享服裝?如果產品設計得好,也許是可能的。

其實這些模式最核心的一點在於,消費者對衣服只有使用權而非所有權,收費也是基於使用而收費。當然,不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原材料的生產技術的創新,還是生產工藝的創新,其實都需要技術的創新。

技術創新帶來提升

可持續時尚可能會給時尚行業帶來提升,甚至是顛覆性的創新和改革,比如說材料、技術和生產工藝的創新,幫助時尚行業生產出可降解、可回收的材料;在印染過程中幫助品牌設計方提供減少污染、甚至零污染的印染技術;在生產和零售過程中設立一定的分類標準,讓大家知道用什麼原料生產能實現再回收或可降解;在銷售過程中,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銷售,才能向消費者傳達可持續時尚的理念等等。

現在,技術方面已經有了一些進展和突破,能夠在再循環、再利用方面為品牌方、設計方、供應鏈方提供技術支撐。但也不難發現,這些環節是非常脫節的,我們亟須把相關方聚集到一起,共同協作,互通信息,加快時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侍佳妮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侍佳妮 張子胥 薛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