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今天微博的手機圈話題熱榜,居然被岳雲鵬老師拔了個頭籌:


實話實說,這個話題讓我挺感動的: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攢第一台電腦的時候,這個「存儲容量」的話題可讓我迷惑過好一陣子;時隔這麼多年,看到同齡人(嗯,沒錯)依舊在這個話題上吐槽不休,越活越年輕的感覺,真是油然而生呀!

不管怎麼說,雖然事兒不大,但這個話題裡面確實有些東西值得展開來好好聊聊:


1.「你這內存有多大啊?」

實話實說,這絕對是我在過去幾年給人裝電腦的時候,最怕聽到的一句問題。

「哎,不大,32個G。」

每次我都是老老實實這麼回答,每次,我收到的反饋都是一臉不屑:


「我手機都128個G呢!花這麼多錢裝個電腦還不給我多裝點!滿上!」

你們說,我又能怎麼辦?


智慧型手機發展到今天,提到「內存」這個概念,濫用誤用依舊是司空見慣——哪怕是在廠商自家的發布會上,被「8+128GB」一句帶過的話術依舊是比比皆是,官方帶頭如此敷衍,用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簡直是理所當然。

所以說,岳雲鵬老師如今能提出「我十幾G的內存哪去了」的質疑,在我看來是完全正常的——說到底,除了賣賣賣,諸多手機廠商壓根就沒想著把自己產品的配件正個名,這不就是等著誤會上門嘛!

哎,真是活該。


2.容量到底怎麼算?

說實話,3C設備標稱的容量與實際容量的落差,困擾用戶早已不是一天兩天——記得我念中學上信息教育課的時候,標稱1.44MB的3.5寸軟盤插進軟碟機一讀,容量赫然只有1.38MB,容量稍微大點的MD遊戲ROM都裝不下,簡直急死個人——這,就是我對「標稱容量≠實際容量」最初也最鮮明的認識。


當然,隨著岳雲鵬老師這個話題的大熱,相關的科普大家應該也聽說了不少,1GB=1024MB=1048576KB(標準存儲容量計算方式)與1000000KB=1000MB=1GB(存儲廠商實際進位)的說法,大家應該已經有所了解——說到底,這就是計算機科學與商業宣傳糾葛的標準產物,放在手機行業里無非就是故伎重演,算不上什麼事兒。

不過,回到岳雲鵬老師的原微博,貌似說得並不是「平白無故少了百兆」的問題——岳老師質疑的,是「我花了那麼多錢買了一手機,結果你作業系統給我占了十幾個G」的現象……

好吧,這問題真的有點無敵。


3.存儲容量,它可不就是幹這個的麼?



分清楚RAM和ROM的區別,是搞清楚「內存容量」問題的第一步;搞明白存儲容量單位換算,是理解「內存容量」話題的第二步;接下來……接下來還能有啥?「作業系統吃了我的存儲容量」?存儲容量不就是幹這個的麼?

說實話,今天早上看見岳雲鵬老師提出的這個靈魂問題,我由衷地感嘆現在的手機不用自己動手摺騰分區真是個好事兒——要不然看見Win10的系統分區,指不定岳老師還要怎麼批判呢:


作業系統本身就是軟體,存儲空間這種硬體,本職工作就是給軟體安裝提供空間——我大概能理解岳雲鵬老師的需求,基本就像是現在DIY電腦一樣,給系統單獨整個安裝盤出來,然後把留給其它App和照片音樂視頻的存儲空間,用單獨的分區來專項負責一下——說實話,這個真心不難:


這不就是可以「安插SD卡」的需求嘛。

說實話,岳老師的這個需求,從情理上確實不難理解——早在非智能機時代,SD卡擴容幾乎是手機的基本功能之一;進入智能機時代之後,能不能安插SD卡一度也是手機的重要功能賣點;至於如今的手機為啥紛紛取消了這個功能,嗯,這問題恐怕就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了,真要用最簡潔的關鍵字來概括的話,還是內卷的鍋。

實話實說,相比於岳老師的疑惑,智慧型手機行業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用戶變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被動接收者,這才是我對這場風波最直觀的印象——現如今的手機行業,在生態方面的信息黑箱與繭房化真是愈發嚴重了,一場打破固有格局重塑市場形態的技術革命,確實是這個行業目前的當務之急,千真萬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