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混動技術(HEV)全球最厲害的是兩田(豐田、本田),我相信這一點是沒有人會提出質疑的。不過由於國內雙積分的政策,國內許多廠家都推出了插混系統(PHEV),例如大眾、別克、比亞迪、豐田以及本田,其中一些是技術驅動,另外一些只是單純地為了雙積分而已。


上個月,同一周內我正巧試駕了比亞迪DM-i和本田PHEV的車型,這兩家的插混系統都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對比過後發現這兩家的技術和我之前的認知有些偏差,並且兩家之間也存在著一些差距。因此我決定對比分析一下這兩家的插混技術,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本田PHEV

本田的i-MMD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這個技術引進國內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並且搭載銳混動技術的車型都受到了市場的一致好評。低油耗、長續航、可靠性高,而且售價比燃油車沒貴多少,很多用戶都會加點錢直接上混動版本。


我試駕的CR-V插混,是本田在國內推出的第一款插混車型,這套動力系統本質上來說是從原來的混動系統改造而來,只是加入了更大的電池組和充電系統,因為除了更長的純電續航里程,在混動模式下CR-V插混的工作原理和混動車型一模一樣。


本田混動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結構簡單、運行高級、動力平順,搭載了更大的電池和可以充電之後,按道理來說應該是錦上添花的事,但如果你把CR-V插混和混動車型放在一起對比,就會發現CR-V插混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CR-V插混車型最大的問題出自它的電池包。首先要說的是重量方面,插混車型比混動車型重了350kg,除去增加的隔音材料,絕大部分重量來自於電池包,如果以現在的電池技術水平來看,這個17kWh的電池包能量密度並不高。在發動機和電機性能參數(相比混動車型)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插混車型比混動車型慢了1秒多,這就是電池包過重帶來的影響。


其二,電池包影響了空間。因為電池組能量密度並不高,導致體積過大,電池包占據了底盤大部分空間,原來的油箱必須妥協放到了尾廂位置,雖然CR-V插混車型長度增加了73mm,但尾廂空間依然受到了影響。由此可知這代CR-V在研發的時候明顯沒有考慮過插混系統這個問題,這就導致了它在布局方面必須做出改動,影響了車輛的實用性。


其三,續航。第二點已經提出了電池組對於空間的影響,因為油箱挪到了尾廂位置,為了減少對尾廂的侵入,CR-V插混的油箱比混動版車型減小了一半,只有26L的容積,這就直接導致了續航的銳減。即使算上純電續航85km,增加的車身重量、縮小的油箱,可以大概推算出CR-V插混的續航只有混動車型的一半左右。


其四、成本。CR-V混動版車型起售價20.98萬,比燃油版車型貴不了太多,而且動力更好、油耗更低。但插混版起售價27.38萬,除去配置方面的差異,電池組的成本著實不低。雖然可免購置稅、上綠牌,但CR-V插混的售價並沒太多吸引力。

總的來講,本田這套插混技術在使用體驗上確實不錯,NVH出色,動力切換足夠智能、平順,這都是依賴於原來HEV方面的技術積累。但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由於電池組的問題,帶來了性能、續航、空間、成本方面的影響,從用戶角度出發,並無太大吸引力。

比亞迪DM-i

比亞迪在混動技術方面的積累同樣也是具有多年經驗,從2008年開始,比亞迪就推出了第一代的DM技術,現在已經疊代到第三代。不同於以往DM-p更強調性能,現在DM-i主打節能高效。相比起其它品牌,比亞迪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自家手上,因此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我所試駕的宋PLUS DM-i採用的是驍雲插混專用1.5L高效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3%。電機採用了大功率的驅動電機,電池方面用的是自家的刀片電池。我們同樣也會按照性能、空間、成本等幾方面來對DM-i系統進行考量。


相比起本田PHEV,比亞迪這個發動機排量更小,但燃燒效率更高。其工作原理一樣,大部分工況它主要用來為電機發電,只在少部分時間直接驅動車輪。從虧電模式下燃油消耗的表現來看,DM-i的表現似乎和本田PHEV不相上下,所以在眾多插混系統當中,比亞迪算是後起發力了。


由於採用了大功率驅動電機,宋PLUS DM-i的百公里加速控制在了8秒以內,大概可以對等燃油車2.0T的發動機了。相比起自己燃油版車型,插混車型重了250kg左右,但加速也快了接近1秒,這樣的性能表現值得肯定。再對比一下CR-V插混超過10秒的加速,DM-i具有絕對的優勢。


至於續航方面,宋PLUS DM-i就更有優勢了。它的油箱維持和燃油版同樣大小,再加上110km的純電續航,更低的油耗,宋PLUS DM-i的續航直接去1200km,目前市面上應該是沒有什麼車型能達到這個水平了,這是DM-i的絕對優勢。


得益於電控、電池等架構的完善規劃,DM-i系統並沒有對車輛的空間產生任何影響,使用體驗和燃油版完全一樣。畢竟比亞迪的車型規劃向來都有燃油版、EV版和混動版的車型,所以在研發初期工程師就已經考慮過空間布局的問題了。


說到重量和空間布局的問題,當然繞不開最關鍵的電池了。擁有多年電池技術積累,比亞迪研發出了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它具有體積小、容量大、安全等諸多優點。所以宋PLUS DM-I 18.3kWh的電池重量更輕,純電續航更長達110km,也沒有對車輛空間產生影響,並且它還支持快充功能。


聊到最後還是回歸到成本問題,宋PLUS DM-i低配版本起售價只有14.68萬,價格和燃油版高配車型重疊,更長的續航和更強的性能,DM-i版本可以說擁有相當高的性價比,這都仰仗於比亞迪對成本的極度控制。如果把免購置稅和牌照的成本算進去,完全就沒有選擇燃油版的必要了,對於家庭用戶來說,DM-i擁有極大的吸引力。

總結

一通對比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DM-i系統相當了不起,它的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原來被本田i-MMD制約的優勢,比亞迪通過插混技術反超了上來。相對而言,本田插混還在使用i-MMD的技術,雖然i-MMD確實不錯,但是變成插混之後反而失去了原來的優勢,這也是本田PHEV的痛點之處。就以技術而言,DM-i是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插混系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