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恥,猶未雪;

寬容恨,何時滅!

攜阿五踏破微單山缺。

壯志飢餐索康肉,

笑談渴飲松富血。

待從頭收拾無反界,朝天闕!

前言

EOS R5發布那天,我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即興歪下了開篇的幾句詞。畢竟,作為老佳粉,對這台2月份就宣布開發,隨後不斷放出「勾引」視頻,直至7月才正式發布——足足吊了大家五個月胃口的相機,有著太多太多的憧憬與期待。因為R5之前,眾所周知佳能相機由於CMOS技術落後於競品導致動態範圍和寬容度一直被人詬病,在現如今充斥著動輒「不服DXO跑個分」和「欠曝拉六檔」的大環境下,佳能用戶每每就器材與其他家華山論劍時,這兩點免不了要被對手提及並冷嘲熱諷一番,成為廣大佳能用戶心中最深處的痛。除開這兩點,佳能在進入全幅無反時代以來,發布的EOS R和RP由於用的是單反5D4、6D2的CMOS,在像素,連拍,視頻等方面均顯拉垮也讓人感覺毫無新意。所以,一台高像素、高性能機身成為佳能無反系統用戶們最最迫切的需要。


終於,EOS R5及其傳聞中的高規格參數在2020年7月9號這天如期而至並一一都得到印證:全新的4500萬高像素CMOS;第二代全像素雙核對焦;12張/秒機械快門、20張/秒電子快門連拍;機身五軸防抖;CFE/SD雙卡槽;8K RAW / 4K 120P視頻錄製.....等等令人欣喜若狂血脈噴張的參數規格!可以說不僅完全補齊了佳能以往所有的短板,甚至很多方面超越了市面上所有相機(即使是Sony a1發布之後)!相信當時在螢幕前觀看發布會的眾多佳粉心情跟我一樣,多年委屈和憤懣得到宣洩的同時,也深感對佳能的熱愛與堅守是值得的。


我們受了多少窩囊氣才有今天

激動過後,我自然第一時間毫不猶豫地下了單。使用大半年之餘,紙面參數,規格等都已被各大評測網站和大V們分析透了,我就從操作體驗跟實拍方面簡單聊聊這台性能一飛沖天的EOS R5。


外觀和操控

談到外觀,我想先說說佳能的5系相機。在佳能單反系列中,5系一直在用戶心目中有著極佳的口碑。尤其是當年的5D Mark II,火爆程度甚至很多不玩攝影的人都知道「無敵兔」的大名。說佳能在當時是憑藉5D2登上了單眼相機霸主地位都不為過。這一次,佳能將這款頂級無反命名為EOS R5,想必其用意不言而喻——佳能美國官網也在8K視頻功能的介紹中提到了5D2,寄希望它能像「無敵兔」當年那樣,開啟佳能相機無反時代的輝煌。下面我重點將它與5D2進行一番對比,給正在糾結是否需要從5系升級到R5的老用戶們作個參考。


對比5D2:R5頂部高度略低,機身更寬,看起來更為修長,可收納體積方面並沒有比5D2減少許多。所以想著微單、無反更輕便的小夥伴恐怕要略微失望了。


EOS 5D2 vs EOS R5

握柄:兩者的握柄寬度相差無幾。在機身更薄的情況下意味著手柄更深,握持感更好。


背面:顯而易見的是R5的螢幕大了許多,而且是方便易用的翻轉屏,這種翻轉屏在腰平取景、風光超低機位的優勢已無須多言。取景器從OVF變成了更大更突出的EVF,對像我一樣戴眼鏡的用戶更為友好。左側的按鈕幾乎全都移到了右側,既是給翻轉屏讓路,也是為了將操作都儘量集中在單手以提升效率。搖杆的位置較5D2更為靠上些,讓手指能快速移動到它,節省操作時間。大波輪的尺寸減小了很多,導致大拇指移動下來操作它時不得不變換持握機身的手型,個人感覺不如R,RP那種能夠設置自定義按鈕的圓盤實用。


頂部:5D2左側的實體模式轉盤在R5上消失無蹤,被開關鍵取而代之。這個改動說實話讓模式切換很不便捷,原本5D2上左手撥動一下的事,在R5上變成食指按一下後再用大拇指去撥波輪,效率大大降低。


側面:R5作為無反法蘭距小了,但是厚度因為防抖,並沒有比5D2薄多少。


與RP對比:RP是個人認為體積與握持感最佳平衡的相機,兩台機身放一起,R5看上去也並沒有大多少,當然,厚度跟重量上肯定是大大超過。


防抖

R5是佳能首款實現機身防抖的相機,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次做機身防抖的佳能,就把防抖做到相當優秀的水平。不論是結合有防抖的原廠鏡頭還是無防抖的手動副廠鏡頭,幾乎都可以肆無忌憚地壓低快門速度來減小ISO獲取更高的畫質。

R5+RF800 F11。室內隨手一拍,在800mm下快門低到了1/15s!小夥伴們算算是多少檔?


100%放大。焦點處的眉毛清晰可見,似乎防抖仍有餘量。


R5+Samyang XP 10mm f/3.5。一次拍攝銀河星空時,我突然心血來潮,測試了下R5的極限防抖。雖然ISO拉到了51200,畫質基本不可用,但是可以看到,在2.5s的快門下,星星依然不虛,縱使鐵臂阿童木,沒有R5防抖的加持,是絕無可能達到的。


RAW原圖及其信息。


中心100%,星星如鑽石般璀璨。


難能可貴的是,10mm極限邊角下放大100%星星也沒有糊!要是結合光圈更大的鏡頭,星野黨們手持拍攝星空不是沒有可能!


如果說上面兩張樣片讓人覺得完全是刻意炫技沒有實用性的話,那這張書店的實拍就非常有說服力了。書店商店等場合都是嚴禁帶三腳架入內拍攝的,就算僥倖帶了進去,在人群中支棱起一個大三腳架想必也會收穫無數異樣的目光。這時R5給力的防抖就顯得無比重要,在這個網紅書店裡,我仔細構好圖,信心十足地用1s的快門速度手持拍下這張照片。


原始RAW信息,實打實的手持1s快門。


邊角100%放大,書架上的字跡清晰可見。


對焦

R5採用了第二代全像素雙核CMOS AF系統,在對焦及追焦方面比EOS R提升了不止一個級別。實拍過程中,無論是弱光下的單次對焦,還是運動物體追焦,幾乎彈無虛發,很少有糊片的情況,再加上對焦範圍覆蓋了差不多整個傳感器,真正能夠讓攝影師專注構圖,無腦拍攝。


在暗光+有前景干擾的情況下,R5依然快准狠地對焦在人眼上。


除此之外,R5還加入了對鳥、貓、狗這三類動物的眼部對焦的支持。尤其是鳥眼對焦,效果好得讓人吃驚,無論多小的鳥,對焦點都能準確識別到眼睛並牢牢抓住。


100%放大。


畫質

R5在畫質方面著實無須懷疑,在這塊新款4500萬像素的CMOS加持下,佳能官方說的是比5000萬像素的EOS 5DS還要好,高像素加高畫質讓R5擁有頂級的細節刻畫能力。


原始RAW信息,僅僅只在ACR里對曝光,對比度之類的做了調節。


極限的邊角100%放大。天花板上的細小紋路都能數得出,這解析度絕對是沒誰了!


夜景的畫質更是不在話下。


100%放大


銀河星空也難不倒我R5。


以前面對日落或室內昏暗室外陽光明媚的大光比場景時,佳能相機只能依靠曝光合成來解決動態範圍低下的問題。現在有了R5,完全可以通過像索尼,尼康那樣後期將高光壓到底,陰影拉到頂的操作來獲得畫質依舊可觀的照片。


原始RAW信息,窗戶外跟室內的光比非常大。


簡單將高光-100,陰影+100後,照片恢復到接近人眼看到的曝光。


100%放大。可以看到不但噪點控制得非常好,而且連樹葉這樣的高頻細節仍然保留了極佳的解析度!這一刻我不禁淚流滿面:佳能終於摘掉了動態範圍跟寬容度落後的帽子!


人像方面,很多迷戀佳能膚色的用戶有一種擔心:寬容度高了會影響膚色表現。作為理工直男,我對膚色玄學一類並不感冒,實拍中覺得膚色較以前的佳能機型並沒有太多變化,依舊白裡透紅,依舊討妹子喜歡。




續航和發熱

續航實際體驗下來能拍1000張左右,比R的600張不到有著不小的飛躍,幾乎接近單反5D2的續航水平。一整天的婚禮或者商業活動拍攝基本不需要換電池。

發熱是R5一上市就被人猛烈攻擊的問題,我也結結實實遇到過一次。在室內27度左右的車展上,我在拍照為主的同時,隨意拍了幾段不到3分鐘的4K 60P視頻後,居然出現了過熱提示並且只能拍攝1080p 60幀和4K 30幀視頻!匪夷所思的是那會無論是機身還是環境一點都不熱,因此個人判斷是機身內的計時器限制了。後來更新固件後,我嘗試了拍攝8K RAW,拍了幾段3,5分鐘的視頻,雖然出現了過熱提示但一直還是能夠繼續拍攝的。所以,R5更適合只拍4K 60幀視頻,8K RAW更多的像是嘗嘗鮮或者用來取代十幾秒連拍的場景。

總結

以上就是這幾個月來我與R5的相處的切身感受。其實除了這些大方面之外,R5還有很多小細節讓我感動:電池兼容以前的LP-E6型號,讓7系,6系,5系等很多老用戶以前買的備用電池也能繼續在R5上使用;雙卡槽中有一個高速SD卡槽,用戶不用額外購買昂貴且新式的存儲卡及專用讀卡器;可以說能讓想升級的人最大的保留多年前年的器材投入。總之,R5本身有一些操作不便,發熱的小缺點,但在我心中,它仍然是一台近乎完美的相機。如果你只打算購買一台相機,我想非EOS R5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