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自己越來越怕疾病和死亡!

試問誰沒有想過長生不老?但顯然這是不現實的事情!

大自然早已經制定好了規律,人在出生那一天起,之後的每一天都是在向著衰老、死亡靠攏。既然無法做到長生,當然就應在「長壽」上花費時間和精力。

數據調查顯示,國人整體壽命和建國初期相對比,已經有了明顯提升,平均壽命在76歲左右!

而之所以有人會平安到老,有的人中途下車,除了和基因遺傳有關外,更多的就是受到後天各種慢性病影響,比如心腦血管病、癌症等。

這些慢性病的背後,不良生活習慣恰恰就是幕後推手之一,特別是不良飲食習慣影響頗大!

                                             

若吃飯時有以下4個特點,多半更容易長壽,相反的則要當心慢性病來報道:

第一、細嚼慢咽

很多養生文章都反覆強調了這四個字,然而囫圇吞棗、吃飯速度過快,卻是很多當代人都存在的通病。

殊不知,口腔正是食物消化的第一步,它不僅負責將食物初步嚼碎,更是會和唾液進行攪拌、刺激消化液、消化酶分泌,給食物吸收做好準備。

如果長期狼吞虎咽,不僅容易攝入過多食物造成肥胖。同時還會影響消化系統運轉,容易出現慢性胃病、胰腺損傷、便秘、消化紊亂等多個問題。

第二、不「趁熱吃」

中國人對熱食有過分偏愛,似乎燙才是食物的靈魂。

然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已經將超過65℃以上的食物列入了致癌物名單,與之最為相關的就是食管癌、胃癌。

因為過燙的食物會造成黏膜反覆燙傷,出現炎症、潰瘍等多個問題,而細胞反覆分裂、受損、修復的過程中,又可能會發生基因複製錯誤,進而增加了癌變率。

所以,最適合人食用、飲用的溫度,其實就是40℃左右的狀態。

第三,不挑食

可能大家看過的養生科普類文章,都用到了飲食禁忌、必須戒掉某種食物的字眼。

但實際上,想要身體保持在健康狀態,並不是完全吃素或戒掉某一種食物就可以的。人之所以需要每日攝入大量、不同類型的食物,就是為了從食物中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

真正的健康就是飲食均衡,每日將蔬菜類、粗糧類、肉類等合理搭配在三餐中。

第四,不「重口」

在飲食種類豐富的同時,大家還應遠離「重口味」誤區,這裡主要強調「咸」。

為了讓菜的口感更加豐富,在添加鹽的基礎上,很多朋友還會加入各種調味品,比如醬油、豆瓣醬等。

殊不知,這些食物中同樣也含有鹽分,而鹽的主要成分又是氯化鈉,一旦攝入超標,就容易誘發水鈉瀦留、血壓升高等問題,給慢性病埋下隱患。

總的來說,想要身體維持健康,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健康飲食、良好的飲食習慣。

另外,大家還應控制日常食物的攝入量,從科學角度來看,每餐7分飽就是最佳狀態。

這既能夠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還有助於控制體重、降低後期患慢性病的風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