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習慣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動力,好的習慣會讓人一生受益。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

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人的習慣大多都是在幼年時養成的,貫穿一生,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重視孩子哪些良好習慣的培養呢?

1、自立自強的習慣

父母愛子,當為之計深遠。如果父母只是溺愛,為孩子包辦一切,生活中處處照顧孩子,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最後只能養成一個五穀不分、四體不勤,沒有獨立生活、思考能力的巨嬰。

孩子長大的同時,伴隨的是我們的老去,我們能把他一直養在「窩裡」嗎?不能,所以我們必須教給孩子學會飛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給孩子提供和創造動手的機會。如1歲多時想要自己吃飯,蹣跚學步時想要自己獨立行走。長大點後,要自己穿衣,跟在家長後邊想要幫家長做家務。

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會在行動的過程中得到鍛鍊。

2、學會自律

家長們應該越來越發現,我們這個時代,流量為王,各個商家、APP都在爭奪我們有限的注意力,如果自律性較差,往往沉浸在抖音、知乎等不能自拔,不僅疲累還耽誤事。

無論對於孩子還是我們,自律都是一個稀缺貨。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需要引導孩子有效管理時間,高效利用時間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先教孩子遵循計劃去做事,制定計劃,制定時間表。

3、制定計劃的習慣

有計劃才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順利完成目標。沒有計劃,行動雜亂無章,臨時抱佛腳,做不好事情,也難以贏得他人尊重。

有些孩子下學回家就是玩,想起來了或者家長催才寫作業,總是要寫到月明星稀,早上起不來;往學校走,東西丟三落四,不是忘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這就是沒有計劃。

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時間表,告訴孩子晚上放學回家,什麼時候該做作業,什麼時候該玩;睡前可以整理好第二天的日程,需要額外帶什麼東西都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孩子的床頭……養成有計劃的好習慣,對孩子來說絕對有好處。

4、養成閱讀的習慣

記得郭德綱在教育孩子、徒弟的時候總說「你可以沒學歷,但不能沒文化,相聲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在我看來各行各業拼到最後拼的都是文化。

閱讀習慣的養成就像「滴水穿石」的力量,當孩子閱讀越廣的時候,知識面越廣,更容易取得成功,家長們可以看看那些優秀的「高考狀元」、同輩中的佼佼者,哪個不是熱愛閱讀,廣泛涉獵。

其實從小學階段也能看出來,喜歡閱讀的孩子,在三四年級以後會明顯比他人更佔優勢,語文學習壓力小,在其他課程方面的理解能力也要優於不愛閱讀的人。

5、思考的習慣

善於思考的人,能夠輕易抓住事物的本質,輕鬆解決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首先我們要培養孩子學會質疑,學會提問,然後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法。

在某個階段孩子就是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逮著什麼都要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不要覺得孩子太聒噪,這個是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最好時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6、想像力的培養

想像力從某方面來說就是創造力,創新的能力。一個作家沒有想像力寫出來的東西就乏味無趣,科技沒有想像力也創造不出新的產物,想像力對於個人、國家、民族的未來都非常的重要。

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就是尊重孩子,給孩子空間和自由,不壓抑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不總是給孩子講單一的故事,要讓孩子看到事物的不同面,聽到不同的聲音。

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在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初中為輔,孩子年齡越小可塑性越強。孩子習慣是在家長、教師的要求下和模仿他們行為下養成的,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也一定要自律,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這樣習慣的養成才更加的事半功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