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生、治病和長壽,老中醫講了六句話,終生受益!
老中醫6句“不要”忠告,
讓你少走很多健康彎路!
想養生的人看一看!
1. 養生不要輕信盲從!
現在網路上健康科普那麼多,養生推薦也多,到底哪種適合自己,這也是不少人的疑問。
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嚴世芸曾講過兩個故事:
故事一:一些養生節目中有醫生宣稱預防頸椎病一定要睡低枕頭,結果大家聽了這位醫生的話,無論平臥側臥都去睡低枕頭,不分頸椎實際情況去選擇一個高度。結果臨床上接待了不少嚴重頸椎問題的患者,一問都說睡了低枕頭怎麼還會得病。
故事二:有時候門診時會遇到這種情況,患者進來就跟醫生商量,醫生我濕氣重,腎陰虛,您看是不是除除濕。一問之下,都是一天到晚從電視節目中看來的,特別是老年人,凡是看到健康問題就盯著看,然後自己比對自己得出結論,要求醫生按他說的做。
一些養生方法確實是好的,但是,是不是適合每個人的,卻是很難保證的,不要今天聽說吃綠豆好就狂買綠豆,明天聽說那個好就跟著做。
自己不確定時,可以先咨詢一下醫生。
2. 養生不要跟自然對著干!
人們常說“春捂秋凍,百病不生”,這實際是提示在春季和早晨,保溫是利於保護和促進陽氣展發的,連衣服都要求適當多穿,要春捂早捂。
如果你在這個時段喝涼水,用冷水沖澡,這和春季裡小苗剛剛出土,突然來了一場霜凍有什麼區別?
在自然界,如果一棵植物違逆自然規律,一定要冬天發芽生長,等待它的就是死亡。
所以我們講養生首先是要順應自然。比如睡覺,老古人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在有些人喜歡熬夜,遲早會出問題。
不僅是中醫這樣講,其實西醫研究也表明了同樣的道理。
比如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者。
這個研究簡單點說,就是有關我們的“生物鐘”。當我們的生活方式總和我們身體內部的“計時器”作對時,患上各類疾病的風險就可能會增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3. 健康不要什麼都指望醫生!
醫生並不是萬能的,醫生只不過是在人患重病以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適當減輕痛苦,延長一定時間的生命,很多疾病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
很多人把健康交給醫生,不注重養生保健,實在是一個誤區。當人患病以後,醫生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大多情況下是通過促進自調機能的康復修復作用來達到治療效果的。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郝萬山就曾講過一個有關他大學同學的故事:
我一同學大學畢業的時候得了感冒,進而染上了扁桃腺炎,接著竟發展到腎小球腎炎。畢業後,這位同學被分配到了外地,幾年之後疾病就進展到腎功能衰竭。雖然在北京為他找到了腎源,做了腎移植,但過了一年,移植的腎又腎衰了。之後又是第二次腎移植,可過了半年,這位同學還是因全身多髒器功能衰竭而去世了。
他是醫生,在大醫院工作,可最後還是挽救不了他的生命。
真正高明的醫生不在醫院,而在你的身體之內;
最珍貴的靈丹妙藥不在藥店,而在你的身體之中,就看你會不會利用。
4. 不要總是想著依賴補品!
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依賴服用中藥或者補品來養生、抗衰老,認為吃了補藥,就可以萬事大吉。
但關於進補,大多數人都搞錯了兩點。
一是,養生是一個系統工程,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缺乏鍛煉,再藥補也難以延年益壽。
如果有疾病的時候當然要聽從醫生的建議,按醫囑服藥;
但如果身體健康,最好通過鍛煉和合理的飲食來進行日常保健,最好少吃藥和補品。
二是,不是所有疲乏勞累都要補。
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之子施小墨比喻說“進補像給花澆水施肥”,不僅花不同法不同,而且事實上也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進補。
經常有人說自己總是疲乏無力,希望吃點補藥,但檢查後發現舌頭比較厚,並不是虛,而是一個實證,濕氣太大。施小墨說,“就像一輛車跑不快,不是因為沒有油,車不好,而是因為馬路堵塞,不論是好車壞車都堵在那兒,跑不起來。身體的陽氣也是如此,經絡被濕氣、寒濕堵塞了,應該清利濕熱,把通路打通,而不是一個補的問題,認為肌體無力就是虛需要補這觀念是錯誤的”。
5. 不要給自己添煩惱!
國藥泰斗金世元曾說過,“人身體好與壞,重點在心情。順其自然,知足常樂,不給自己添煩惱。”
人要學會寬容他人,不給自己添煩惱。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每個人背負的壓力都不小,建議大家不生氣、不折騰、不鑽牛角尖,凡事都想開點,做個“沒心沒肺”的人,因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確實能給你一個好的身體。
6. 再好的飯,也不要多吃一口!
“從來不貪吃、多吃,再好的飯從來不多吃一口!”,這也是名老中醫楊友鶴的養生秘訣。
一些人吃飯時明明已經吃的很撐了,要麼覺得好吃,再想要多吃幾口;要麼覺得剩下幾口浪費,勉強都吃了吧。實際上扔掉這幾口飯也許浪費5塊錢,但是日後是要花50塊錢,甚至500塊錢的藥來“消化”這5塊錢的飯。
一些常見病,很多都是由吃太多、肥胖導致的。例如,癌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肥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更不用說,肥胖富態的人佔多數。
中國傳統諺語稱“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若要身體安,三分飢和寒”,還有現在有人提倡“輕斷食”,都是一個道理:少吃點!
來源:健康時報(ID: jksb2013)
編輯:韓輝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