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男子氣概觀念讓我們把男孩打架視為正常,但美國心理醫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近日發表官方指南,指出這有傷男孩健康,並條列出心理輔導領域工作者,在輔導男性病人時的工作方針。

美國心理醫學會一直有針對少數或弱勢團體的輔導指南,例如針對移民、婦女、女童的輔導指南,唯獨一直沒有針對男性的指南。因為受到傳統觀念影響,人們一直以為男性較為暴力是正常的。但去年,美國心理醫學會終於首度發布了輔導男童與男性成人的指南。

這份官方指南共有10條,指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男童與男人被迫接受「傳統男子氣概刻板印象」,這對他們的心理與生理都有負面影響

該指南指出,各文化、民族強調男子氣概的程度不同,但有一個共同基調,就是「反女性化、強調成就、不能示弱、鼓勵冒險、容許暴力。」(看更多:梁莉芳:放下「男孩包袱」,讓孩子擁抱自己的脆弱

該指南以學術性語言寫成,因此沒有獲得被廣泛流傳,但本月美國心理醫學會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呼籲大眾重視該指南,並以推特等社群媒體推送該文,得到社會重視。雖然是提供給專業領域工作者的工作方針,但是其內容與價值方向,也值得教養男孩的老師或家長參考。例如:

1、鼓勵父親正向參與男孩成長,建立健康家庭關係。

針對全美7千萬父親的調查顯示,80%父親參與子女的日常生活,但只有5成父親自認做得很好。呼籲心理醫師給爸爸們更多支持。

2、以教育來支持男孩的個別需求。

呼籲在教育體系中提供安全的支援環境、完整的諮商系統,給男孩情緒與社會發展方面的資源。

3、減少讓男孩在生活中接觸攻擊、暴力行為,避免藥物濫用及自殺問題。

雖然大部分男人並不暴力,但社會容許男人使用暴力的程度勝過女人,使男孩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漸接受以暴力來解決問題。呼籲改變這種觀念。

4、致力發展並推廣友善不同性別的心理諮商服務。

研究指出,男性在面對心理掙扎時,比女性更不願意尋求專業協助,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軟弱的表現。呼籲社會大眾破除這種刻板印象。

最新指南起草人、雷德蘭茲大學心理學教授弗德雷裡克·拉比諾維茨(Fredric Rabinowitz)教授說,本指南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男人與男孩可以擺脫傳統觀念束縛,過更快樂、更健康的生活。

「我們觀察到男人的自殺率比女人高,男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女人高,年長男性孤獨的比率也比年長女性高,」他說:「我們希望幫助男性病人,不要受到傳統觀念影響,真正去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就算是男人,也不需要總是表現出強硬的一面,而且強硬不等於堅強,溫情也不等於軟弱。」

延伸閱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