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四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極海,論面積來說一二名就是太平洋和大西洋,四個大洋通過一系列的海峽互相溝通,宏觀來看只佔不到三成的路地反而像孤島一般。

區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地理標誌就是美洲大陸,如果不是這塊大陸橫亙在中間,兩大洋就是同一水域。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以前,連接兩大洋的只有靠近南極的德雷克海峽,也就是為什麼以前的航海家都必須繞過南非的好望角。

無論是巴拿馬運河還是德雷克海峽,若有機會來這兩處兩洋的交會處,會發現兩大洋的海水竟互不相融?不僅顏色也有差異,竟然還存在著50公分左右的高低差!

形成高低差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太陽西向東自轉,若把一杯水平行往西邊推過去,水因為慣性作用的關係流向後方,東邊的水位就會比較高,這樣自轉的科氏力,造就太平洋整體來說也比大西洋高出50公分左右。

第二個原因是流經巴拿馬運河、德雷克海峽的洋流,大西洋這裡是北上的墨西哥暖流,該暖流力量強大,源源不斷地把加勒比海的海水帶往別處;太平洋這裡則是強烈的祕魯寒流,把水從遠處帶到巴拿馬運河西側。

而為什麼兩邊會不相融、顏色迥異呢?原因就出在兩邊的水密度不同,大西洋蒸發量大,海水鹽度相對提高(顏色深),太平洋則因為雨量充沛又是第一大洋,鹽度低(顏色淺),用肉眼就能辨識出來。當然兩邊都是水,不可能不相融,不過會造成交界處的神奇拼接現象。其中之一的原因還有因為改變海水密度的熱膨脹所產生的效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