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有這樣一個孩子:他總是抱怨有做不完的功課,但每次你去看,他不是在玩筆,就是對著天花板發呆,或者玩弄直尺,根本沒在做功課。這種情況下,你不能責問孩子,因為他真的以為自己整個晚上都在做功課。“孩子為什麼拖拖拉拉?”“怎樣幫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壞習慣?”這是令許多父母都頭疼的問題。

爸爸媽媽,應該怎麼正確有效地教育孩子呢?很多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其中之一,就是面對慢吞吞的孩子,急到開罵最沒效果!

早上送孩子上學,總是聽到家長們一直在說:“快點!快點!你怎麼這麼慢呢?”,一會兒書包沒背好,一會兒外套忘記脫,不急不慢,好像都沒有感覺。

我發現有些家長會急到開罵,孩子或許當下會快一點,但隔天又是同樣用慢吞吞地方式在進行,到底是性格原因?還是有什麼問題?如何有效的引導呢?

太多家長在問孩子動作慢吞吞的問題了,因為每天總是皇帝不急,急si太監! 其實很有可能是孩子性格及感覺統合能力失調在作祟喔!

一般來說,感官的處理能力不佳,對學習及日常生活的影響有很大相關。

1.視覺整合能力不好,會讓孩子逃避寫作業

這類的孩子找東西或整理東西會很慢,一雙鞋明明就在眼前,怎麼看就是看不到,那怎麼可能快得起來?

2.聽覺整合能力不好,會影響學習效率

這些孩子聽指令的能力會很弱,左耳進右耳出,變得要三催四請,而且明明講了三件事,最後只聽到一件事情,除了學齡前,團體的複雜指令跟從會受到影響,學齡後更會影響到聽寫的能力,怎麼會不慢吞吞?

3.平衡感整合能力不好,會影響孩子專注力集中

這類孩子整天警醒程度總是很差,常常沒有清醒過來,無法與環境互動是最大的問題。這些孩子除了容易賴床之外,有時候還容易發呆恍神,專注力不夠,學習的焦點不能集中,或團體都已經進到下一個步驟了,他還沒跳脫上一件事,難怪會表現的動作慢吞吞。

4.協調能力不能忽視

另外還有一些孩子,因為手眼協調能力差,影響到大肢體動作的發展,不要說體育課跟不上,連排隊的步調都跟不上!

不要跟孩子說「快一點」,要說這句話:

如果孩子慢吞吞的行為持續很久,爸媽調整了教養的策略也沒有用,我們將不再認為只是單純的學習動機的問題,而是大腦的感覺處理能力有了狀況,也就是感覺統合失調!

面對這樣的孩子,應該這樣對他(她)說:

@ 寫字慢吞吞的孩子, 父母要說:「我們先畫畫,讓小手動一動」,不要一回家就叫孩子寫作業,因為小手的肌肉還沒活化,寫字就會慢吞吞。在運筆寫字前,先讓孩子去塗鴉或玩玩黏土,透過暖身活動,喚醒掌部的小肌肉群。

@ 吃飯慢吞吞的孩子, 父母要說:「我們先用小嘴巴玩遊戲」,吃飯前給孩子一些口腔遊戲,如吹泡泡及吹樂器,再加上一些簡單的口腔按摩會更好。

@ 動作慢吞吞的孩子, 父母要說:「我們先去跳跳繩,讓小腦袋清醒,再來寫作業」,學習比較困難的作業前,讓孩子5-10分鐘去身體動一動,例如跳繩、騎單車、跑步,都是提神醒腦的好活動。

@ 起床慢吞吞的孩子, 父母要說:「我們先聽音樂,太陽公公在等你起來一起玩哦」,除了讓孩子更早半個小時上床,也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起床儀式,如使用觸覺刷刷手腳及按摩、放音樂刺激孩子的聽覺、打開窗簾讓孩子視覺接觸到陽光、用棉被重抱孩子提供觸覺刺激,都是很好的方法。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