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剛剛發布特朗普簽署的《國家網路戰略》——而此前,五角大樓已經公布了《2018國防部網路空間戰略》,這兩份文件的共同之處在於:激烈渲染美國面臨的所謂「嚴重網路安全威脅」,並據此提出加快美國網路軍事力量建設,不僅具有濃厚的進攻性色彩和網路霸權主義色彩,而且毫不掩飾的宣揚網路「單邊主義」。

白宮發布的《國家網路戰略》的核心觀點是,美國創造了互聯網,因此美國政府必須在界定、塑造和管理網路空間方面保持主導地位,就像它在全球所發揮的作用一樣。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18國防部網路空間戰略》,則把「防禦前置」「塑造競爭優勢」和「做好戰爭準備」作為關鍵詞,明確提出「在任何空間作戰並獲勝,以先發制人、擊敗、威懾等方式抵禦重大網路攻擊,以及與盟友、夥伴合作」三大目標。


從《國家網路戰略》到《2018國防部網路空間戰略》,雖然二者側重點不同,但都大肆渲染「新威脅的出現和戰略競爭新時代的到來」,認為俄羅斯、中國、朝鮮、伊朗以及非國家行為體對美構成了不同的網路威脅,聲稱在網路空間「處於與中、俄的長期競爭中」。同時,還公然提出既要參與日常網路競爭,又要做好戰爭準備,以確保美國享有軍事優勢。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公開指出,白宮已「授權實施進攻性網路行動」,「不會再像奧巴馬政府那樣自縛手腳」。

特朗普政府剛剛發布的這份網路戰略文件,還延續了其批評前任奧巴馬的習慣,稱奧巴馬政府在網路空間「自縛手腳」,但實際上,奧巴馬對維護美國網路空間霸權地位一直十分關注。奧巴馬曾說過,「互聯網世界就像當年蠻荒時代的西部,美國政府就應當成為那裡的警長」。這個「警長」不僅意味著美國要保持網路空間無與倫比的進攻能力,還要打造具有金剛不壞之身的安全防禦能力。

2009年年初,奧巴馬上任伊始,就把經略網路空間視為國家戰略的支柱,連續打出了多項的「組合拳」:推出《網路空間安全政策評估報告》,確立以核武器威懾、太空搶先、網路控制為支撐的國家安全戰略,成立以指揮網路戰為主要職能的網路司令部,正式出台美陸軍《網路空間作戰能力構想》,啟動了「國家網路靶場」建設項目為提升美軍網路攻防能力提供專業的實驗與訓練環境,組織策划了一系列「網路風暴」演習,並頒布了美空軍《網路空間作戰條令》,把美國網路戰行動進入規模作戰和規範作戰階段。

2011年5月,美國出台的《網路空間國際戰略》宣布,「網路攻擊就是戰爭」,表示如果網路攻擊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將不惜動用軍事力量。美國保留一切回應重大網路攻擊的所有必要方式,包括外交、信息技術、軍事和經濟手段。2012年10月,美國國防部提出修改軍事交戰規則,擴大美軍在緊急情況下的網路行動許可權。奧巴馬簽署了「第20號總統政策指令」,進一步明確了網路攻防相關政策問題,「允許先發制人的網路攻擊」。


對於奧巴馬在網路空間軍事化方面採取的行動,特朗普政府仍然覺得不夠強硬,批評其「自縛手腳」。2017年8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美軍網路司令部升級為一級聯合作戰司令部,地位與中央司令部、戰略司令部等美軍主要聯合作戰司令部持平。特朗普還在聲明中寫道,「這個新的聯合作戰司令部將加強美國在網路空間的行動能力,並為提升國防安全創造更多機會」,「網路司令部的升級顯示了我們應對網路威脅的決心,能夠消除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的疑慮,並對敵人形成威懾」。

特朗普政府發布的這兩份網路空間文件,鮮明地體現了特朗普本人的意志,把強化美國網路霸權作為「讓美國再偉大」的一個重要手段,並更加突出進攻性和單邊色彩,必將會加劇網路空間的軍事競爭,把網路空間變成一個基於叢林法則的混亂江湖。

美國空軍網路司令部前指揮官埃爾德闡述網路戰理念時表示:「首先,我們必須控制這一空間,這事關作戰行動自由,例如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用於互相聯繫的電磁波,必須保護電子設備以及網路。反之,我們希望有能力摧毀敵人的這些東西。」並把網路空間作為思想征服的一個新戰場,美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行動計劃》中提出:「開闢一個網路戰場,目標就是用西方價值觀統治世界,實現思想征服。」


作為全球首個建立網路部隊和網路實力最強的國家,美國如果依然將重點置於大力發展自身力量,頻頻使用「準備戰爭」「先發制人」等詞彙來展現其強硬姿態,其結果只能是導致大多數國家的焦慮感倍增,並引發連鎖反應,最終陷入越增加軍備越感覺不安全的「安全困境」。

從美國政府到美國軍方,之所以推出這些舉措,目的就是要確保美方在網路空間的所謂絕對安全,建立針對他國的絕對網路優勢,然而,這其實是一項不可能達成的任務——從已經發生的網路安全重大事件來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網路空間真正穿上「金鐘罩」「鐵布衫」,也沒有哪個國家能通過單打獨鬥實現絕對安全。美國要在網路空間把自己置身於絕對安全,從而使他國陷入不安全之中,這才是作繭自縛,一旦發生「網路珍珠港」式襲擊,美國將會發現,美國精心打造的網路安全大廈的坍塌比「9·11」恐怖襲擊來的更容易,也更防不勝防。網路屬於世界,合作才能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