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嬰患惡性腫瘤,多家醫院沒辦法!家長卻給浙大兒院送來感謝信

9個月的小花很喜歡音樂,每次聽到兒歌都要晃著頭“一起搖擺”。每次看到小花開心的樣子,小花媽別提多高興了。早在5個月前,小花被江蘇及上海多家醫院宣判了“無法醫治”。為了盡力挽救女兒,痛苦中的小花父母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碰下運氣,沒想到遇到“膽大”的專家和優秀的治療團隊,小花的命保住了。

看到女兒現在可愛的樣子,小花媽特別想感謝浙大兒院腫瘤科、SICU、臨床營養科的醫生和護士們,為此,她專程送了一封“巨大”的感謝信送浙大兒院。她說:“沒有你們的辛勤付出,就沒有我女兒現在的平安。”

腫瘤外科團隊知難不退

3月18日,三個月的小花因異常的吐奶就醫,江蘇當地的醫生發現了小花身患腫瘤。隨後小花輾轉江蘇和上海等地多家醫院求醫。三月底,小花在上海某醫院化療兩次,可腫瘤卻沒有變小反而增大,巨大腫瘤導致了嚴重的腹腔間隔綜合征,小花連自主呼吸都困難,最後只能氣管插管靠呼吸機維持呼吸,專家們表示沒有辦法治療了。不忍心就這麼放棄女兒,5月30日,小花父母懷揣著最後一絲希望來浙大兒院做最後的嘗試,他們想做最後的一點努力。

接診他們的是腫瘤外科副主任王金湖。浙大兒院作為目前國內最好的兒童腫瘤綜合診治平台,每年接診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危重腫瘤患兒,治療過很多跟小花類似甚至更危重的患者。在了解到小花的病情後,王主任表示願意跟家長一起努力為小花的一線生機做最後的嘗試。

SICU專家團隊迎難而上

第二天上午,小花通過120救護車,插著氣管插管,靠著呼吸機維持,從上海轉往浙江大學兒童醫院濱江院區外科重症監護病房(SICU)。考慮到轉運和交接容易出現的危險環節,SICU醫生團隊提前電話跟家長及救護車工作人員溝通了轉運的安全事項,並且提前打開綠色通道,妥妥地等待迎接小花。小花花被醫護人員小心地無縫轉運至SICU接受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膽大”的王金湖主任第一眼看到小花時也倒吸了一口涼氣:“知道情況很糟糕,但沒想到有這麼糟糕!”。孩子呼吸機維持著呼吸,肚子跟鼓的跟籃球一樣,整個人完全是皮包骨頭,腹腔引流管旁還不斷滲著液體。SICU談林華主任、葉璟副主任醫師即刻對小花做了詳盡的評估,初步診斷包括:後腹膜巨大生殖細胞腫瘤、重度化療後骨髓抑制、重度營養不良、多髒器衰竭、腹腔間隔綜合征、重症肺炎、肺不張、腎積水……這之中隨便哪一項都是分分鐘可能要命的病,這一次在小花身上吹集結號了。

談林華主任當天就組織了相關的專家團隊進行MDT會診,醫務科、腫瘤外科團隊王金湖主任、化療團隊茅君卿主任、臨床營養科馬鳴主任、病理科湯宏峰主任、麻醉科胡智勇主任、放射介入科賴燦主任、超聲科葉菁菁主任等悉數到場。專家們一致認為目前小花狀況極差,還不具備手術切除腫瘤的基本條件,粒細胞缺乏、血小板減少、重症感染、極重度的營養不良等隨便哪一項可以隨時要小花的命。必須量身打造一套精準治療方案,包括生命監護、營養支持、抗感染及積極的促進粒細胞、血小板生成等的綜合治療措施,積極爭取創造手術條件,才可能為小花爭取最後的一線生機。

守在監護室門外的花爸花媽,滿心煎熬,心疼、不舍、焦慮、不安……,心情起起落落。談林華主任、葉璟等醫生多次親自與花爸花媽交代溝通病情,消除顧慮。同一個戰壕的夥伴,一起作戰對抗疾病惡魔。

臨床營養科團隊排憂解難

馬鳴主任第一次給小花做營養評估時,看到患兒腹脹如鼓,體重雖然有5.4kg,但伴有腹腔巨大腫瘤,水腫,體重根本不能准確反映實際的營養狀況。於是改用了測中上臂圍,一測才9cm(Z=-4.92),大家知道,Z<-3就是重度營養不良啦。即使沒有任何基礎疾病,這樣的營養不良死亡率已經是很高的。馬主任暗暗為小花捏了把汗,她能闖過來嗎?

隨後臨床營養團隊就為小花制定了詳細的營養方案,考慮到小花的營養狀況太差,為了防止營養並發症的產生,最初就十分小心地給了50%能量,以鼻飼管微量進行腸道喂養,再予以靜脈營養補充。結果,如馬主任所料,小花根本不耐受營養物質呀!即使給予5ml/小時微量喂養量,也消化不掉,有較多的胃儲留。靜脈營養中即使小劑量的脂肪乳劑給予,小花血中的甘油三脂就明顯升高,根本代謝不掉,怎麼辦?只能堅持,再堅持,給她一份更細致的營養處方。

於是臨床營養科團隊中的馬鳴、隆琦醫生就每天來會診,甚至一天來兩次會診,根據小花的代謝指標調整營養方案,先穩定內環境,再小心的一點一點增加營養物質。因為營養醫師們都知道,這種時候,稍一疏忽,稍多的營養素給予馬上會增加小花的髒器負擔,加速疾病惡化!

有了這份細致和堅持,幸運的是一周後,頑強的小花挺過了嚴重的感染,重度的骨髓抑制、營養代謝嚴重紊亂等致命關卡,在精細的營養支持下,營養狀況也有明顯改善,中上臂圍從9cm增加至9.2cm,內環境穩定了,手術的窗口打開了!

護理團隊助小花渡過難關

在SICU、臨床營養科、腫瘤科專家們的努力下,小花度過了呼吸、感染、重度營養不良、低鉀、喂養不耐受、血壓不穩等一個個致命關卡。這其中,也離不開SICU護士長盛美君護理團隊的不懈努力。入科時,6個多月的小花花才5.4kg,可身上卻有那麼多根救命管道:氣管插管、胃管、輸液港、腹腔引流管、導尿管、動脈置管、外周靜脈……小花瘦的皮包骨,小胳膊小細腿,最醒目的還有那個圓鼓鼓、亮晶晶的大肚子。10分鐘不到,小傢伙受壓的皮膚就會變紅。ICU護士阿姨利用減壓泡沫敷料預見性地黏貼在骨隆突處,想辦法用動力水袋輕托小花,似爸爸媽媽的懷抱,安全舒適。

護士阿姨和叔叔每天都在她耳邊輕輕呼喚她的名字、握著她的小手。是大家細致的護理讓小花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關口。

7個小時的手術攻堅克難

經過監護、手術、麻醉及營養等團隊的再次MDT評估後,6月7日9點,小花被推入手術室。直徑超過20公分的腫瘤在無影燈下張牙舞爪面目猙獰,生長於下腔靜脈與腹主動脈之間,腎靜脈、髂靜脈、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腎動脈等大血管形成包裹腫瘤的一張大網,且與腫瘤幾乎融為一體,雙側腎動脈更是在瘤體中穿行……而這之中的每一條血管都如一條導火線,隨時會引爆這顆“炸彈”,小花可能就下不了手術台了!

在麻醉團隊的平穩保障下,膽大心細的腫瘤外科團隊組成的拆彈專家組,應用無血和精準切除技術,庖丁解牛般將一條條血管完美解救,7個多小時的戰斗後,“炸彈”成功拆除,重量差不多1.5kg。

7個多小時的手術,腫瘤團隊都又餓又累,卻都很開心,因為他們知道過了這一關,這個被多家醫院判了“死刑”的孩子應該能夠活下來了。

感謝小花父母難能可貴的堅持

由於重度的營養不良等因素,基礎條件太差,術後小花的身體各器官功能仍然運行比較困難。肝功能異常,胃腸動力欠佳,呼吸道感染等仍然威脅小花的生命。然後,堅持不放棄的小花父母和浙大兒院的強大專家團隊互相信賴,共同努力,一道道難關都成功闖了過去……7月3日,小花各項生命體征穩定,終於離開了SICU轉入腫瘤外科病房接受進一步的觀察和治療。在腫瘤外科和營養團隊的支持呵護下,眼睛大大又愛微笑的小花變得人見人愛,很快成為了腫瘤外科病房的明星小戰士(腫瘤外科的小患者都有一個光榮的稱號叫“生命小戰士”)。

小花父母送了一封超巨大的感謝信給浙大兒院團隊,可浙大兒院的SICU、腫瘤科、營養科的醫護人員們特別感謝小花父母:“感謝家長對浙大兒院,對我們全體醫護人員的信任和支持,沒有他們的堅持,就沒有小花的康復。”

現在,小花的狀態一天比一天好,還能自己抱著奶瓶、翹著二郎腿喝奶了。八個月的小花真的太可愛了。雖然她還要後續治療,但是我們都相信,小花一定能徹底戰勝腫瘤君,快樂成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