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愛之深,責之切。當父母的都自以為很愛孩子,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在愛的名義下,不知不覺地步入愛的誤區,並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其實,正確愛孩子很簡單,可惜很多父母卻不知道。

01

不是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你才相信孩子,而是你相信孩子了,你才能看到希望。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信任孩子是很簡單又是很困難的事,家長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不能放縱孩子,但應該信任孩子。有時,在家長看來是微小的信任,也許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不要懷疑信任產生的力量。

02

不是孩子有了責任,你才放手,而是你放手了,孩子才有責任。

讓孩子感到沒有尊嚴的愛,不是愛;這些打著“我為你好”的越界,是不信任和不尊重。對孩子放手,從來沒有孩子適應不了,只有父母做不到。四肢健全的人,在別人的攙扶下不會走得舒服。

03

不是孩子聽話了,你才尊重孩子,而是你尊重孩子了,孩子才聽話。

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媽媽是愛他並很尊重他的,他給家長的回報就是很乖,衣服自己整理,洗漱穿自己動手,作業自己先做,晚上自己按時休息,親子關係越來越融洽。當你的孩子在向你控訴,要你尊重他們的時候,就說明你的孩子長大了,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決定。

04

不是孩子優秀了,你才接納孩子,而是你接納孩子了,孩子才優秀。

接納孩子,是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孩子所處的發展階段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不代表無原則縱容,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有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不代表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過多地對孩子評價,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從心裡接納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孩子會在父母的接納下更好的成長,會更優秀。

05

不是孩子幸福了,你才幸福,而是你幸福了,孩子才能獲得幸福。

孩子是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學習的。快樂、幸福的父母更可能養育出快樂幸福的孩子,相反憂慮的父母也會將消極的情緒傳染給孩子。為了孩子的情緒健康,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便是:花時間讓自己休息、放鬆,還有最重要的是夫婦之間能找回浪漫的感覺。如果父母之間關係親密、良好,孩子的幸福感也會自然而然地提升。

06

不是孩子可愛了,你才愛孩子,而是你愛孩子了,孩子才顯得可愛。

愛是一切如是,愛是讓我身邊的人,按照他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愛是深深地理解與接納,我要努力成為愛本身,愛自己,愛家人,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愛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就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讓愛成為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財富吧!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