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現實版搭錯車,拾荒老人撿“雪娃娃”,彌留之際想為爺爺賺生活費

    關注

    1/12 雖說父母都是偉大的,但是有著一些人卻敢生不敢養,違背了社會的良知,拋棄了他們。圖中的這位白化病的女孩尚婕妤就是其中之一,22歲花一般的年紀可是躺在病床上的她此時卻身患癌症疼痛難忍,但她仍想著要出去唱歌,為78歲的爺爺賺點生活費。22年的時間裡帶著尚婕妤以賣唱和拾荒為生,爺孫倆的經歷像極了1983年台灣電影《搭錯車》的情節。(圖片來自東方IC)

  • 2/12 1991年的農歷二月二十,楚雄州南華縣龍川鎮,時年55歲的農民段必亮告別生活在困苦中的妻兒,帶著為家裡掙錢的任務外出打工。由於年齡偏大,他輾轉雲南多處,求職之路都不順利,用完了身上的錢後,只得以拾荒度日。1992年農歷七月二十四日,這是個段必亮記得極牢的日子。那天早上約6點半,天蒙蒙亮,早起拾荒的段必亮在紅河州瀘西縣客運站發現了一個紙箱。他提起來,發現有些重量。打開後才看見一個白色頭發的小女孩。(圖片來自東方IC)

  • 3/12 “總不能只要紙盒不要嬰兒吧。這個娃娃是活的,我過一天,她也要過一天。”段必亮回憶,發現嬰兒還會動,他趕緊用自己的外衣包起嬰兒,趕回了住處。之後他買了奶粉、奶瓶、保溫壺、嬰兒撲粉等必需品,當起了孩子的“爹”。他沒想到,當爹的這一路,竟會如此艱辛。因為嬰兒時常哭鬧、又需常換尿布,旅社老闆開始嫌棄這對既髒又吵鬧的“爺孫”。沒多久,段必亮賣廢品歸來時,被旅社工作人員“請”出了旅社。(圖片來自東方IC
  • 4/12 他背著孩子在瀘西找了多家小旅社,但因為他帶著個嬰兒,都被拒之門外。無奈,他帶著孩子住過廢棄的窯洞、岩洞、橋洞,每天都背著孩子去拾荒。為了不讓孩子餓著,段必亮特意將酒精爐、奶粉、奶瓶和小茶壺一同背在身上。“只要孩子餓了,我就找人家要點水,在哪裡都能燙奶粉給她吃。”日子一天天過去,段必亮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了。他給孩子取名叫“小芬”,1999年,他帶著小芬定居於個舊市雞街鎮。(圖片來自東方IC)
  • 5/12 小芬9歲大時,向段必亮問起了自己的身世。“為什麼別的娃娃是和父母過,而我是和爺爺過?”於是,段必亮將在瀘西客運站撿到她的實情全盤托出。小芬聽後,沉默不語。沒能讓小芬上學,始終是段必亮的遺憾。雖然小芬長期沒有戶口也是一個原因,但最重要的是:爺爺沒錢供她上學。“每天能賣得一二十塊錢的廢紙錢,但只夠吃飯啊。要是能吃肉,就算過年了。”段必亮說。(圖片來自東方IC)
  • 6/12 但有一件事讓段必亮很欣慰。小芬很聰明,能看著電視上的歌詞字幕認字,到現在,小芬起碼認識500個字了。當小芬長到15歲左右時,便提出不願再拾荒為生,開始試著在街頭賣唱。而小芬唱的最為熟悉的那首歌就是“酒干倘賣無”。2011年的一天,小芬獨自在街頭賣唱時,一位女孩停下了腳步。她覺得小芬的長相和自己的親戚很相似,於是主動與小芬攀談起來。小芬沒有想到,這一談,竟覓得了和自己的親生父母相認的機會。(圖片來自東方IC)
  • 7/12 原來,小芬的母親在瀘西農村的家中產下小芬後,家人發現這個孩子全身都是白的,家裡的老人覺得“娃娃生下來就戴孝,會克父母和長輩”,而不知這是白化病。在迷信思想的影響下,這個白孩子被遺棄在了客運站。和父母相認後,在家人的幫助下,小芬辦理了身份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殘疾證。她也因此有了正式的名字——她隨生父姓尚,名婕妤,戶口也落在了父親所在的村子。(圖片來自東方IC)

8/12 親生父母提出,希望她能回瀘西生活。但小芬猶豫了,因為她放不下含辛茹苦撫養了她18年的爺爺段必亮。當親生父母表示無力贍養段必亮時,大名叫尚婕妤的小芬選擇再次回到爺爺身邊。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這位年邁的老人陷入了悲痛,不知道怎麼的小芬一病不起,連路也走不穩。開始幾天,還能吃下爺爺煮的飯,但之後卻病得連米飯也吃不下了。靠乞討為生的爺爺只得從街上買了一罐奶粉,試圖幫她補充營養。(圖片來自東方IC)

9/12 看著孫女的病難以好轉,又身無分文,78歲的爺爺段必亮只能求助於紅河電視台和雞街鎮民政部門。其實,自2013年8月以來,“白姑娘”的身體就出現了異常。她脖子後方原先只有豌豆大小的黑痣長成了核桃大。靠著爺孫倆賣唱、拾荒積攢的4000元錢,“白姑娘”在蒙自一家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醫生取了一部分切下的腫物去病檢,結果顯示是“惡性黑色素瘤”,不做化療很可能會擴散。由於手術費昂貴,只得回家。(圖片來自東方IC)

10/12 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幫之下,小芬再次住進了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腫瘤內科。醫生檢查發現,小萍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肝、腎等器官,並且已經產生了癌性疼痛。在醫院中,小芬的話語讓所有的人感動“我不怕病,就擔心爺爺已經是快80歲的人了,身邊沒有人照顧,如何是好?我真希望有好心人可以幫幫我,讓我好一些,能夠繼續去唱歌掙錢,給爺爺養老”。小芬生病後,段必亮更蒼老了。他守在孫女的床邊不能去拾荒,生活費也沒有著落。(圖片來自東方IC)

11/12 由於擔心段必亮也是病倒了,但他卻不肯用藥,攢下的每一分錢都用於小芬的病情。而隨著媒體的報道,他們的事跡被很多人知道。每天都有素不相識的人到病房看望小芬並捐款。但輿論的壓力也在刺痛著小芬的生父及其家人,他的父親開始拒絕來捐款的社會人士,沒有辦法拒絕的就將捐款交由醫院方代管,並寫下收條。(圖片來自東方IC)

12/12 但不幸的是由於時間太長,小芬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不支持放療和化療了。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已經過去了四年,隨著媒體關注的減少,段必亮老人的行蹤也是不得而知,小芬的情況也是惘然。相信愛的力量會讓他們安好,會讓他們一生平安,我們也祈禱不管是這邊還是那邊,善良的爺孫兩個都永遠的幸福。(圖片來自東方IC)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