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夾娃娃」密技 中正碩士生寫成論文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碩士生趙亮鈞,熱愛「夾娃娃」,將這起現象寫成碩士論文。(中正大學提供)

2018年08月08日 13:15 旺報 

李侑珊

伴隨國內颳起夾娃娃機熱潮,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碩士生趙亮鈞因熱愛「夾娃娃」,觀察到坊間「夾娃娃高手」,在玩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靈機一動決定寫成論文,還在店裡長時間「蹲點調查」,探討這些玩家著迷的原因及學習意涵,破除大眾對「夾娃娃」的迷思,更破解「夾娃娃」密技。

趙亮鈞因熱愛「夾娃娃」娃,而投入不少時間和金錢,在一次看到學長示範「夾娃娃」技巧後,趙亮鈞一頭栽進「夾娃娃」的世界,最後還寫出碩士論文〈深度休閒成人玩家投入夾娃娃機活動學習歷程之研究〉。

「那時覺得夾娃娃好有趣,這不就是成人教育談的非正式學習嗎?」趙亮鈞說,玩家在投幣前,透過觀察和模仿其他高手的行為,讓自己「百抓百中」,就像學生在學校課堂上學習,也讓他興起寫論文研究夾娃娃玩家的念頭。

為了論文研究樣本,趙亮鈞在「夾娃娃」店蹲點做田野調查,更「撩下去」向家人借錢開店,從客人中挖掘素人高手,找到5位「夾娃娃」機資深玩家,這些玩家投入「夾娃娃」遊戲的時間至少四年,花費超過10萬甚至百萬的資深玩家參與研究。

趙亮鈞透過作研究與訪談,發現成人投入休閒活動的專注度有如投入工作,就是符合深度休閒的狀態,對資深玩家而言,在第一次成功夾到物品獲得突破性的個人成就後,這便不再是花錢紓壓、打發時間,而是驚覺「夾娃娃」需要技巧,從中產生學習動機,練就一身好「夾」功。

趙亮鈞表示,這些玩家還會加入網路社群、積極觀摩各種不同的影片,從觀察到操作機台都有一套看法。

趙亮鈞也把這些玩家祕笈寫進論文,像是投幣前研究取物口的檔板高度、目標物形狀和位置、夾爪是否加裝止滑套和防甩片等,以及利用「甩爪」、「倒爪」等技巧,讓目標物有機會靠近或順勢進入取物口。

趙亮鈞說,社會普遍對「夾娃娃」貼上負面印象,他希望藉由田野研究突顯「夾娃娃」活動的學習價值,讓「夾娃娃」得到更多社會認同,不再因刻板印象遭受汙名化。

對於想踏入「夾娃娃」圈的新手,趙亮鈞提醒,除了注意娃娃機夾爪是不是一抓住物品就放開的「摸摸爪」、爪子和物品大小不成比例、保證取物金額是否太誇張等,也不要為了賣而夾,失去夾娃娃的趣味性,更不要認為「做娃娃機很好賺」而衝動租機台。

(旺報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