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績差,不是常被老師叫去辦公室,不是常被請家長,而是老師不再注視自己,自己做了什麼都不會在意,被老師完全放棄的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絕對是灰暗的。

  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在學校被放棄不是因為孩子,大多歲被老師“遺棄”的孩子是因為家長們不經意間的一件事,可能導致孩子不再受老師的關注,孩子被邊緣化。

  很多時候不是老師想放棄孩子,而是被家長們逼得放棄孩子。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和老師溝通的那些事,告訴您,老師喜歡什麼類型的家長,又不喜歡什麼類型的家長。

  別再做那個令老師頭疼的家長啦!

  老師不喜歡的10類家長

  1.過度維權型

  “新班主任必須得讓每位家長滿意;學生在校內摔倒骨折,家長索賠百萬”,學生在學校身心受到傷害,權益受到損害,家長採取正常方式維權,無可爭議。然而,一些家長“漫天要價”式的過度維權,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學校、老師和學生,均會造成不利影響。老師見到這樣苛刻的家長,只會對學生“敬而遠之”。

  2.甩手掌櫃型

  “孩子我交給您了,你就該說說,該罵罵,我們都交給您了。”這句話是家長最愛說,但是老師卻往往不愛聽。這句話看似是客套,但是話語中更有點推卸責任的意思。教師關心學生不等同於“母愛”,希望教師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是對教育的誤解。

  3.自大型

  這種家長可能是在某方面有成就,總認為自己才能卓著,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總愛指手畫腳說老師的教育方法如何不合適,總不配合學校的正常作業安排。這類家長喜歡自己提出教育模式,往往使老師們無法因才施教,教學方法理論得不到落實。

  4.過分緊張型

  對小孩的教育過分的重視,經常電話問老師小孩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表現,對小孩的成績一點波動非常緊張,一切以成績說話,這種家長也是最讓老師頭疼的,過分緊張關注孩子的學習反而給小孩太大的壓力,有的甚至影響老師的私人生活。

  5.毫無主見型

  這類家長迷信專家,迷信各種傳言,人雲也雲,人家補習他也想,人家請家教他也心癢,沒什麼主見,容易受別人影響。

  6.無原則寵溺型

  這種家長處處不放心小孩,又捨不得小孩受苦,小孩一受點委屈就心疼,甚至有的家長見到小孩學習跟不上還怪老師教不好,小孩作業做晚一點就心酸酸的,像這類家長也是最讓老師們受不了的!

  7.愛戴有色眼鏡看老師型

  老師最不喜歡聽到家長說“責任全部都是老師和學校的”——一說什麼就是老師沒教育到位,學校沒做到位。有些家長習慣帶著有色眼鏡看待老師,然後就會人為地認定一些問題的出現和處理都是老師的原因。

  8.愛打聽小道消息型

  現在網路極其發達,教育教學工作極為透明,家長們中各種消息很多,家長們的疑問一個接著一個,有些家長如果看到某個名冊或者名單沒有自己的孩子,就會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急於找老師要說法。

  9.急於求成型

  有的家長看到分數就著急,不會冷靜分析,著急找老師。還有的家長特別希望老師給自己孩子開小灶,能夠充分關注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心情是理解,其實,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自己去問問題。

  10.背後肆意評價老師型

  在校門口等著接孩子,有些家長會聚在一起抱怨諸如學校的功課太多,孩子寫作業時間太長,老師的懲罰手段太過嚴厲之類的不滿和牢騷。背後議論他人的好壞,是對人際關系危害最嚴重的一種行為,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巨大影響。尤其當家長說了老師壞話的時候,孩子往往就會對這個老師產生不滿和輕視,影響師生關系。

  老師喜歡什麼類型的家長

  1.熱情客氣講道理的家長

  一個老師每天的工作,真的辛苦。是的,他們有寒暑假,可他們的寒暑假是用平時超額超時超強度的工作換來的。很多老師的作息時間是早六點出門晚六點下班,而且每天在學校是要“上躥下跳”的(某老師語錄)。

  所以,當他們見到各位家長的時候,希望看到的是一張笑臉,希望聽到的是一聲熱情的招呼,是和諧的親子關系。

  2.關心孩子、了解孩子動態的家長

  知道你家孩子好朋友的名字嗎?知道你家孩子最近在玩什麼新鮮玩意兒嗎?知道孩子們每天在聊什麼話題嗎?知道孩子哪門課成績好哪門課比較糟糕嗎?知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嗎?知道孩子最近跟班裡哪個同學鬧矛盾了嗎?知道孩子班上最近有什麼活動嗎?……

  以上問題只是芝麻君隨手開列的,很細碎,可其實很重要。一方面,了解孩子的日常動態,這是你跟孩子之間建立良好互動的基礎(不然你們之間哪有共同話題?)另一方面,這也是你和學校老師之間的共同話題。

  你了解孩子的這些日常瑣碎,其實相當於告訴老師:我對孩子很上心,而且很了解。遇到這樣的家長,老師們心裡都會“緊張”起來:喲,這個孩子我要多關心,家長很了解啊。(哪怕就是很不負責任的老師,這時候也會想:喲,這個孩子我糊弄不過去了)而且,和這樣的家長溝通,往往比較輕松愉快。

  老師在學校發現的問題,很可能家長日常已經感覺到了,稍稍一提,家長就能明白,溝通很簡短,效率大大提升。

  3.能夠主動配合工作的家長

  這一點,身邊的老師很少直接說出來,不過大家的表現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果一個家長能主動配合學校安排的工作,老師們一定會很高興的。比如,有些學校希望家長去講講話,做個調研,有時間的話,盡量去。比如有些學校組織家委會,你不見得要做會長,至少報個名,參加下活動。再比如,學校的家長開放日,一定要去,學校要求孩子們穿漢服、做手工,不論搞什麼活動,但凡需要家長配合才能完成的事,拜託各位爸媽一定配合好。

  這些事看起來可能不那麼緊要,可畢竟,人和人之間是相互的,你配合好了學校的工作,學校老師對你的孩子,也自然會更關心。

  別怪老師偏心,這是人之常情。

  能配合好工作,是建立在關心和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的。你的積極參與主動配合,不僅能讓你和學校的關系更近,和老師成為朋友,也能讓你的孩子感覺到你的關心。

  如何和學校達成良性溝通,做個受歡迎的家長

  老師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與您的孩子沒有血緣關系卻願意因您的孩子進步而高興,退步而著急,滿懷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顧大家並且無怨無悔的“外人”。善待您孩子的老師,就是善待您孩子的成長。尊重您孩子的老師,就是尊重您孩子的未來!

  家長和老師從來都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應是教育孩子戰線上的同盟軍,勁往一起使,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要和老師溝通好,前提是要先和孩子溝通好

  1.在與老師溝通之前,先和孩子有很好的溝通,了解好多信息,然後再和老師溝通。

  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和老師就某個問題進行單獨交流,比如老師今天講了孩子很感興趣的話題,我就可以以這個為切入點和老師聊。

  前幾天,我和外語老師溝通,我知道外語老師給孩子放大量的外語動畫,孩子非常感興趣,我就以此為契機跟外語老師聊天,引出我想問的問題;

  看什麼樣的動畫對孩子有幫助,什麼樣原版的動畫適合孩子,哪些影片希望老師可以推薦,還有孩子看了您的給他們上課放的影片很感興趣等這樣的話題,一下子就和老師有了很多話,打開了我們溝通的大門。

  聊開了,老師老師就會感覺,他的工作得到了孩子的認可,家長的認可,他覺得特別好,我講課有反饋了,所以就願意溝通了。

  2.讓老師明顯感覺和孩子的親子關系是融洽的,這樣給老師的感覺是他可以和父母溝通孩子的問題,父母可以配合老師去協調解決。

  其實,老師非常希望了解孩子們回家後對學校的印象、對老師講課的印象是什麼樣,這樣便於他更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跟老師溝通好了,老師也就變得越來越容易接近,從中你可以慢慢品味出很多育兒方法。

  3.在習慣養成方面,老師只承擔了孩子成長20%的任務。

  其實,在習慣養成方面,老師和學校只承擔了20%的教育教學任務,而非100%,更多的東西需要家長,而且大量的東西需要家長,尤其是一二年級,老師需要家長做大量的行為規范的輔助培養工作。

  最近遇到一個朋友孩子剛上一年級,老師會寫一些比較上綱上線的問題反映給家長;

  比如上課問題,考試的問題,寫作業的問題,都很嚴重,朋友特別擔心老師針對孩子,對孩子不好,如何處理。

  第一、不要和老師較勁,不要認為老師針對孩子。

  第二,要明白一二年級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老師的要求雖然看上去有些過,但是對孩子嚴格要求,比如老師會要求書包如何擺放,考試如何做,寫作業必須用尺子,必須寫字怎麼樣,這些就是在規范孩子。

  一來是上課老師一目了然,二來也是讓孩子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而這些都是潛移默化的。

  包括考試,很多孩子坐不住,他很容易就會在考試中無意識的東瞧西望,老師會口頭警告不要作弊,但實際上是不需要把這樣的行為上升到道德層面,從行為規范的角度教育孩子即可。

  在和老師溝通之前,要找自己孩子的問題,從而和老師一起糾正孩子的問題,讓孩子能夠形成良好的素養和習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