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連續發生殺人事件,手段愈見凶殘,不少民眾質疑法務部已久未執行死刑、嚇阻犯罪。法務部長邱太三昨天表示,「槍決不能解決問題」,他任內沒有執不執行死刑的問題,但會根據聯合國兩公約意旨,對死刑執行審慎考量,廢死只是未來可能的目標,但現階段沒有這個問題。










依法務部資料,目前在監死刑犯共有四十三人,年紀最長的是八十三歲,再來是六十多歲;法務部上次執行死刑是在二○一六年五月十日,由前部長羅瑩雪簽准執行「捷運隨機殺人」的鄭捷,距今超過二年未再執法,創下國內未執行死刑時間新紀錄。




這個月接連發生台南逆孫殺嬤滅門血案、台中牙醫師被殺案、桃園殺妻肢解案、新北市情殺分屍案、台北市直播主被刺死案、桃園砍殺三長輩案及昨天的屏東殺妻案;有人怪罪法務部沒有執行死刑,是命案頻傳的間接因素之一。




邱太三表示,凶殺案的發生,與社會結構改變有關係,凶嫌何時產生對生命不尊重的心態?何時養成以犯罪獲取金錢的想法?攸關警政、民政、教政、衛政等錯綜複雜的因素;另外,偏鄉地區祖父母對孫輩是否過度溺愛?都會地區父母忙於工作有沒有疏於管教?都可能是遠因。




邱太三表示,他觀察很多殺人案,共通點都是社會結構的改變,牽動價值觀的改變,凶嫌在追逐潮流的同時,將生命的目標物質化;二○○○年網路快速發達以後,又製造出不少「宅男」,讓教育工作發生重大的質變。




邱太三說,國外研究顯示,殺人犯在動手前都知道可能判死,由此觀之,「執不執行死刑,與凶殺案會不會被阻止並沒有定論」;他已委請檢察司針對殺人案判決中常被法官引用的「有教化可能性」這句話進行研議,其目的也是在尋找殺人犯心裡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