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聽力異常被家長疏忽掉,總以為寶寶學說話比較慢,語言發展遲緩,慢慢會改善,而拖過診療的黃金時機。尤其3歲以前是孩子成長學習關鍵階段。因為家長的粗心,延誤治療對孩子將來影響非常大,不要有遺憾一起來關心。
一、關注嬰幼兒聽力發展
1、胎兒已有聽覺:
胎兒在母腹內已有聽覺,早期聽覺刺激是胎教的主要方法之一。寶寶在有了聽覺之後,他就要不停地聽,一直到入睡為止。
2、聽音刺激反射:
孩子剛一出生就能聽到聲音,雖然他們不會做出主動的反應,但他們卻能在聲音的刺激下產生下意識的反射活動,比如避開他的視覺在他耳旁敲擊物品產生聲音,他會做出眨眼、身體抖動等動作。
3、喚醒檢測聽力:
在寶寶睡著時進行。將發聲器(如小鼓、鈴鐺等)放在寶寶耳旁10~15厘米,觀察寶寶會不會驚醒。如果沒有任何反應,則要懷疑寶寶聽力是否存在問題。
4、條件反向測聽:
在寶寶面前兩側放置聲音發生源和光源,同時開啟兩者。如果寶寶對聲音有反應,會四處張望,發現並註視光源若沒有任何反應,說明可能存在聽力問題。
二、聽力異常延誤診療的傷害
1、影響感官知覺
幼兒的發展乃先天的生理因素與後天的環境因素交互影響的產物,其中感官知覺刺激的質與量將會大大影響未來在認知、語言、社會互動等方面的學習。
2、社會適應能力
人類溝通行為需透過聽覺和視覺來學習。若聽覺出了問題,除了嚴重影響語言的學習之外, 還會影響到認知、情緒、社會適應等各層面的發展。
3、發展遲緩兒童
聽覺障礙的 兒童有其他障礙的比例以及發展遲緩兒童有聽覺障礙的比例皆相當高,因此聽覺的評估絕對不可輕忽。若能及早發現、及早療癒,便能將障礙程度降到最低。
三、幼兒聽力異常,家長細心早知道
1、小寶寶聽力異常表現
★1~3月寶寶:你在他耳邊大聲拍手,他沒有任何反應:或者是寶寶睡著時,不能被大聲驚醒。
★8~12月寶寶:聽到熟悉的聲音並沒有轉過頭去,或者聽到人們的說話聲沒有對應地牙牙學語。
★一歲半寶寶:還不能說出一些很容易發音的字,比如“媽”、“爸”,或者你讓他做那些你教過的動作,他一直不會做。
★二歲的寶寶:如果在沒有用眼睛看的情況下,就不能按照你說出的一些簡單命令去做動作,語言發育也滯後。
2、年齡稍大孩子聽力異常
★ 不喜歡和人說話。常常要求再說一遍。習慣頭側一邊向著說話的人。
★ 常顯得不能集中注意力。說話太大聲或太小聲。比較被動或害羞。
★ 努力想聽時,顯得有些緊張。聽別人說話時,常專心看著老師的嘴唇。
★ 常聽錯別人說話意思。有情緒或行為問題。有語言方面的問題。行為表現與能力不符。
3、以下情況聽力檢查有必要
★ 父母或家族中有遺傳性聽力障礙者,媽媽在妊娠期間有病毒感染史,如風疹等
★ 媽媽在懷孕期間曾使用過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黴素等。
★ 有新生兒黃疸者。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者。
★ 出生時有嚴重窒息者。患過細菌性腦膜炎者。持續性中耳炎超過3個月者。
四、保護寶寶聽力媽媽要注意
1、慎選胎教音樂
應選擇在懷孕三個月後在空間較大的環境中,播放節奏柔和舒緩的輕音樂,不要離胎兒過近。切勿直接將音箱的揚聲器放在腹壁上,以防胎兒的耳蝸及聽覺神經造成損傷,引起聽力障礙甚至耳聾。
2、別掏寶寶耳朵
切忌用不清潔的毛線針、髮卡等在孩子的耳朵裡盲目地掏。否則由於不熟悉耳朵的解剖結構,看不清耳內組織,很容易將耳道深處的鼓膜刺破,引起中耳腔感染,甚至造成鼓膜大穿孔,影響孩子的聽力。
3、減少生活噪音
給寶寶玩聲音很大的發聲玩具,勢必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不利的影響。讓嬰兒遠離娛樂或者放爆竹超高分貝場所。
4、鼻咽部的清潔
預防感冒,預防中耳炎。一旦感冒應及時醫治,不要用力擤鼻涕,以免導致感染。洗頭、洗澡、游泳時,要防止污水進入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