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pixabay)

未來在美國加州,咖啡必須像香菸一樣有警語標示,最主要就是因為咖啡在烘焙的過程中,會產生丙烯醯胺,而實驗發現丙烯醯胺用在動物上會增加致癌風險,但在人體到底有沒有害,目前還沒有證據,因此台灣方面,食藥署對此表示,暫時不會跟進這項法規。

濃濃咖啡香魅力無法擋,不少人每天都得來上一杯,台灣人愛喝咖啡,一年喝掉超過600億元,大約是21.7億杯咖啡,等於一個人一年要喝掉100杯,但在美國加州訂定了新法規,未來咖啡業者得標註警語,甚至國外的星巴克也被點名,
而台灣方面則回應「咖啡豆進口,都有符合台灣政府規範,主要有規定的是美國加州,台灣還是會遵照台灣政府的法規運行」,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表示,「只有美國加州當地有針對咖啡含丙烯醯胺要標示,像可能會導致致癌的相關警語」。

▼(示意圖/pixabay)


原來咖啡在烘焙過程中會產生丙烯醯胺,而國外研究,發現動物如果攝取
過多的丙烯醯胺,會增加致癌風險,但在人體還沒有明確的證據。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接著表示,「我們現在訂指標值並不是限量標準,咖啡豆是參考歐盟,大概是450ppb」。

目前台灣並沒有要跟進標示警語,不過醫師強調,丙烯醯胺並非咖啡才有,長庚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說「包括我們澱粉類的食品,只要高溫溫度大於120度以上,溫度越高、時間越久,產生丙烯醯胺量也比較高,世界衛生組織把丙烯醯胺這種化合物列為第二級致癌物(2A致癌物),所謂2A致癌物就是說在動物實驗上會增加致癌的風險,所以在人類上是沒有證據會致癌」。

▼(示意圖/pixabay)


醫生也提醒,想吃炸物跟咖啡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適可而止,尤其咖啡因一天別攝取超過300毫克,也就是美式咖啡喝720毫克就得喊停,適量就好。

往下看更多新聞

鹹魚因為好下飯,是華人喜歡吃的食物之一,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鹹魚已被列入「一類致癌物」,也就是確定含有引發癌症的物質。醫生表示,這是因為魚在醃漬與脫水過程中,容易產生「亞硝酸胺」,吃下肚後,容易提高罹癌風險。

▼(圖/settime2588 YouTube)


把鹹魚片切成一小塊接著放進熱鍋裡油炸,等炸到金黃酥脆再起鍋把油瀝乾,加入其他配料跟飯一起炒,料理過後的鹹魚又香又鹹好下飯一直是人氣炒飯之一,不過鹹魚可不能每天吃,因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致癌物清單,鹹魚已被列入一類致癌物,也就是確定含有致癌物質。

▼(圖/翻攝廣東衛視)


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底公布116種一類致癌物質,檳榔名列其中之外鹹魚也在榜上,還用英文標註「Chinese-style」但為何鹹魚含有致癌物呢?有腫瘤科醫師表示這是因為魚本身蛋白質含量高,在醃漬、脫水過程中產生大量亞硝酸胺,吃下肚後容易讓身體產生毒性物質,有研究認為容易導致鼻咽癌食道癌、胃癌,還有些鹹魚採取露天曝曬時環境,沒有控管好引來蒼蠅等蚊蟲,讓鹹魚除了致癌物質之外,另外滋生細菌,許多原本愛吃的長輩們現在都不太敢吃了。

▼(圖/翻攝廣東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