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投姐的故事,是台灣最為人熟知的民間傳說。(圖/取自youtube)

有關林投姐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一個渣男在騙財又騙色之後,辜負了一位再嫁給他的寡婦,

而這位寡婦心懷不甘地在林投樹上吊自殺後,化成女鬼在樹叢附近遊蕩,伺機對渣男復仇。

由於林投姐的故事包含了感人、悲慘、懸疑、驚悚等各種元素,又分別名列為「清末臺灣四大奇案」、

「清代臺南三大奇案」與「臺灣五大奇案」之一。反正,不論是什麼奇案,都能看到林投姐的身影。


關於林投姐的故事,最早出自日治時代片岡巖先生的記錄。1921 年,他寫了一本《臺灣風俗

誌》,裡頭記載著臺灣的各種民情風俗和民間信仰。不過,在片岡氏的記載中,只寫到林投姐死後,

鬼魂在林投樹附近遊蕩而已,尚未述及她的復仇大計

現在廣為流傳的故事版本,是廖漢臣在 1950 年代寫的〈林投姐〉,後來收錄於 1972 年連曉青主編的

《臺灣四大奇案》。這篇林投姐的故事相當完整,甚至連時代背景都勾勒地相當清楚。值得注意的是,

以往的故事男主角主要來自泉州或廣東,這次則是將地點設定為汕頭。

汕頭位於廣東省東部,乃重要的經濟特區。到了清代中葉,汕頭已經成為潮汕地區重要的通商口岸,

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逐漸超越潮州,並與上海和香港建立經濟網絡。男主角周亞思正是出身這

麼一個善於經商的環境,以致於他拿了林投姐的財產後,即以精準的商業眼光將

錢投資於當時臺灣貿易的金雞母:樟腦。


眾所周知,1860 年後,臺灣正式對外國開港通商,茶、糖和樟腦取代米、糖,成為臺灣三大作物。

當時樟腦透過廈門輸往中國大陸,至於要輸往其他國家,則是經由香港。也因此,

在廖漢臣的〈林投姐〉故事情節中,周亞思前往香港作生意,可說有其歷史緣由。

(圖/故事提供)

當然,最後周亞思一去不回。

接下來,廖漢臣描述的林投姐復仇之路,有點血腥而殘忍:

渣男賺了一大筆錢後,便搭船返回汕頭,不僅於當地再娶妻子,甚至生了小孩。遠在臺南的李昭娘毫

不知情,日夜等待丈夫回來。等到家裡錢財用盡,小孩跟著挨餓凍死(這裡情節也有變化,亦有李昭娘

殺害自己小孩的說法),李昭娘終於知道自己受騙。

萬念俱灰下,想不開的她就在林投樹上吊自殺了。李昭娘死後,心有不甘的她時常在林投樹附近徘徊,

甚至會拿紙錢去買燒肉粽果腹。


有一天,李昭娘的冤魂遇到一位算命仙,在向他述說了冤情之後,算命仙便決定協助她復仇。

如同各位經常在靈異電影中看到的,算命仙將她的魂魄收進雨傘,然後來到周亞思位於汕頭的家之後,

算命仙便打開雨傘。從雨傘中跑出來的林投姐,頓時從楚楚可憐的弱女子變成披頭散髮的厲鬼。

周亞思見狀,嚇得屁股尿流失了魂,手起刀落地砍下第二任妻子的人頭後,又殺害了後妻生的兩個小孩,

最後把自己掐死。故事結束。


這個故事已經不是原來的版本。原有的版本只知道故事發生於清代,但到了廖漢臣手中,他構思的一些

細節(如汕頭與樟腦),可以知道時間場景在清代臺灣開港之後。由此可見廖漢臣在〈林投姐〉的相關

背景上,可說是下足了功夫。

(圖/故事提供)

這麼具有戲劇性的情節,早已是臺灣歌仔戲時常扮演的劇目。甚至,林投姐的故事還時常成為創作的元素。

1956 年,隨著臺語電影市場的崛起,林投姐首次被拍成電影。之後,1979 年與 1988 年又重拍了兩個版本。

此外,包括鄭進一創作的〈林投姐〉與閃靈樂團的第三張專輯《永劫輪迴》,都是從不同的角度述說林投姐

的故事。行人出版社於2015 年推出的《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亦將林投姐收入臺灣百妖之一。由此可知

林投姐的故事,在臺灣的民間文化可說具有一定影響力。


說到這裡,不知各位有沒有看過林投樹?林投是一種熱帶性樹種,原產於太平洋熱帶地區海岸及各島嶼、印度。

在臺灣則主要生長在海濱地區,尤以恆春、蘭嶼一帶為主,是原住民生活中重要的植物之一。原住民會採集林投

的果實當作乾糧或零嘴,摘樹葉包飯糰,採根編繩索等等。總之,林投樹整株都可使用。當時的漢人亦用林投樹

葉編織帽子,製成之林投帽,在日治時代甚至名列臺灣三大帽之一(另外兩個則是大甲帽和紙帽)。

從以上敘述可知,林投有其生長的地域範圍,主要是在臺灣南部地區的海邊,所以這也是為何林投姐的故事是

出自南部,且偶爾會讀到她到海邊上吊的情節。只不過,林投的樹根不粗,要承受一個成人的重量實在是有些

困難。但無論故事真假,這或許顯示出人們對於植物的型態或特徵,會寄予一些想像。


有一說是因為林投樹的葉子長,樹幹纖細,就好似一位披頭散髮的女鬼站在海邊

至於要在什麼脈絡下解讀與想像,則有待進一步地深入探究了。

回到廖漢臣筆下的林投姐故事,投資樟腦雖然顯現出周亞思精準的商業眼光和精明的頭腦,但也讓他露出了狐狸

尾巴,加上一張甜言蜜語的嘴巴,以及忘恩負義到連自己朋友老婆都敢動、動了又不負責任的壞心腸,堪稱台

灣民間故事中的渣男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