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的聖誕夜晚,相貌平平的她出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個平凡家庭。大學時,她主修了英國文學專業,但說真的,她對寫作真的提不起興趣,因此大學整整四年,她沒參加參加過任何與寫作有關的課程。她對自己太沒有信心了,自己寫的東西,隔上幾天,自己都覺得像個衣著單薄、寒磣的灰姑娘。

畢業後,她和自己的一個孩提時的玩伴克利斯閃電速度結婚。他主外,賺錢養家;她主內,相夫教子。日子就這樣平淡地流淌了九年,就像安靜的小河,沒有涌動的暗流。2003年,而立之年的她有了生命中的第三個孩子。她希望就這樣一家五口安之若素地過一輩子。誰知就在這時,命運之神將渴望平靜的她送到了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一個必須做出選擇的重大時刻。丈夫生了重病,不能去上班了,反而要花很多錢看病,自己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了重傷。命運將她由後台推到前台、由平地推向懸崖,她覺得自己必須迅速成熟,承擔起家庭的重擔,這是義不容辭地責任。

上帝總願意用「暗示」的方式幫助那些身處逆境、全力抗爭的人們,以指引幫助他們走出泥潭、重見陽光。在她決心「重出江湖」的當天晚上,她做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怪夢。一片美麗柔軟的森林草地上,迷路的高中女生偶遇了帥不可言的吸血鬼,他們相愛了……醒來後,她一怔一怔,但很快明白這應該是一種間接的暗示。她爬起來,用受傷的雙手艱難地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緩慢敲打著打字機,在靜謐的深夜,忍著飢寒,膝蓋上躺著才三個月的小寶寶。63個這樣的不眠之夜之後,她寫完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暮光之城》。敲完最後一個字,努力站起來,伸伸懶腰,天已發白。

她自己絕對不會想到,上帝的這次「暗示」,會使自己這個從來沒有發表過作品的人一舉躍入最暢銷作者行列,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百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暮光之城》全球總銷量超過了一億冊,一個天文般的數字。她的名字叫斯蒂芬妮·梅爾。

另一個她也曾被逼到過懸崖邊上。同樣相貌平平,同樣內心自卑,人生的軌跡也有相似之處。大學畢業後,她和一個記者閃電結婚,但很快這段婚姻就走到了婚姻盡頭。傷心欲絕的她帶著兩個月大的孩子棲身於愛丁堡一間沒有暖氣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著微薄的失業救擠金養活自己和女兒。由於生活窮困潦倒,作為單身母親的她陷入了極度的沮喪之中,心情抑鬱的她一度考慮自殺。

24歲那年,在曼徹斯特前往倫敦的火車旅途中,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著她微笑。他一下子闖進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雖然當時她的手邊沒有紙和筆,但她開始天馬行空地想像,終於把這個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於是,哈利·波特誕生了。一個11歲小男孩,瘦小的個子,黑色亂蓬蓬的頭髮,明亮的綠色眼睛,戴著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

小男孩的出現,讓她覺得是上帝對自己的一次「暗示」,她開始了創作生涯。在開始寫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話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她因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時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裡,把哈里·波特的故事寫在小紙片上。不過,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超級回報。童話一經出版便備受矚目,好評如潮,她一直寫到第七部,賺了個缽滿盆滿。她就是JK·羅琳,英國45歲的女作家。憑藉《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她締造了當代出版界的銷售神話,同時也使她自己成了財富超過英國女王的超級富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她們被逼到人生的懸崖邊上,她們認為是上帝的「暗示」拯救了自己。但仔細想一想,一個內心沒有「悟根」的人,上帝即使給她暗示,她能看得見、聽見見、感受得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