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缔造了一个商业奇迹,把一个瑞典小店做成了世界大品牌;又是怎样的一个人,重构了人们对“家”的理解,深刻影响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卖火柴小男孩的逆袭人生


坎普拉德在瑞典南部多湖之省斯马兰的一个农场长大,是一个患有阅读困难症的挤奶男孩,读书时很难集中精力,但他很用功,在学校成绩也很优异。


从小,他就展露出非凡的生意头脑,5岁就开始赚钱,第一份工作是卖火柴——让邻居帮忙到首都斯德哥尔摩进货,然后转手卖给周围的邻居,生意非常好,不到一天就能卖光100盒火柴,之后还把业务扩展到了其他村子,卖的商品也逐渐增多,开成了一个“超级杂货店”。



17岁时,他考上哥德堡商学院,父亲给了他一笔奖学金。拿着这笔钱,他创办了一家名为IKEA的公司,做起了家具生意。


IK——Ingvar Kamprad,是他自己姓名的首字母;

EA——Elmtaryd, Agunnaryd,取自他长大的农场和村庄的首字母。



因为坎普拉德患有阅读障碍,他觉得给家具确定编号不如给它们起一个名字好记。于是宜家的产品就有了一套特殊的命名体系:


家具是男孩的名字,家纺是女孩的名字,儿童用品是动物的名字,卫浴用品是江河湖海,床上用品是花和植物,锅碗瓢盆是香料、草药和水果,庭院家具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各个岛屿......



27岁那年,第一家宜家展厅正式开业,他开创了可组装家具的概念。这个创意来自他中学时期的一次经历。某次他见到鞋店店员为帮助顾客寻找产品而狼狈不堪,于是他规定宜家家居内的所有货物都摆在架子上让顾客自取;并且家具产品都采用扁平式包装,便于搬运且人们只需要回家自行组装即可。



在接下来的 60 年里,坎普拉德将宜家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350 多家门店遍布欧洲、北美、加勒比地区、中东和亚洲的 29 个国家,到店人次超过 9.3 亿人次,32 种语言印刷的产品目录的受众达 2.1 亿人,一年卖出1.5亿个瑞典肉丸、400万件 Billy 书柜......总销售额达 383 亿欧元......



最吝啬富豪:身价百亿却为20块砍价半小时


宜家帝国也让他获得了超出人们想象的财富,在彭博亿万富翁指数(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上,他以 587 亿美元的身价位列第八


但他却被称为“最吝啬富豪”。


终其一生,他都过得节俭且勤奋,并将这两点视为宜家成功的基础。


他坐廉价航班、住廉价酒店、吃简朴膳食,还会节约到在一张纸的正反面都写字......



他还曾试图带领他的员工过一种近乎禁欲的节俭生活,想让他们也照做。多年前他来中国的时候,还被宜家中国区高管“吐槽”说,为20元人民币竟然和路边摊主砍价半小时!


这种勤俭节约的品质也被他传递给了孩子,他为子女在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花费方面定下规矩,譬如,不能买私人飞机,同时也要像他一样,只坐经济舱。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对于数百万宜家的顾客和公众来说,他基本上不为人所知。


但去过世界各地的宜家商店。有时他会匿名走进店里,像询问问题的顾客一样向员工提问,或者像一名热心的员工向顾客提问。



他在 2000 年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我的任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但问题在于,你该如何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怎样才能为他们服务呢?我的回答是:要接近普通人,因为打心眼里讲,我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他让年轻人的生活更体面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宜家的客户年龄峰值是24岁——34岁。




24岁,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出租房与出租房之间漂泊,而宜家那些1块五的碗、3块钱的杯子、8块钱的煎锅以及40块钱的边桌......便宜,看着还行,搬家扔了也不可惜,维护着年轻人尽可能体面的「基本款生存」。


34岁,一半以上的人开始成家立业,拥有自己的房产,告别年轻,告别凑合,也告别宜家。


而这中间的十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最精彩的十年,最囊中羞涩的十年,同时也是人们在「宜家」买东西的年纪。


所以对于宜家这样的公司,我们年轻人,都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