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貓去哪兒?

對於這個問題,波帥已經不止一次的回答過:送寵物店,或者留在家裡。

也許你也會注意到一個問題:咦,你為啥不推薦送給朋友寄養?

1

確實,對於大部分鏟屎官,找朋友才是最自然的選擇嘛。

對於寄養的人,把貓託付給朋友最放心了,還可以讓貓咪有個伴,不至於太寂寞。

對於託管的人,反正多一隻貓咪多一雙筷子,有什麼難的?再說朋友家那隻貓辣麼萌辣麼乖,早就垂涎三尺想吸了……

停!!!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那波帥不得不給你潑一頭冷水了。

先說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2

據媒體報道,去年春節期間,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新晉貓奴,收留了朋友的一隻貓咪。

一開始,他以為這是一件很簡單也有愛的事。他本來就擔心自家的貓咪寂寞,多個貓不是很好?就這樣簡單的答應了。

然而,貓咪來到新家之後,從一進門就對老貓的存在表現出敵意。兩只貓互相嘶吼個不停。

可能過一陣子就好了?他沒有多在意。

可是,這兩只貓的相處比他想像的糟糕的多,而且不斷惡化。

一開始,他尚能安撫住自家的貓。但隨著時間推移,兩只貓的廝打越來越誇張,不斷升級。

終於,在除夕夜當晚。當他再一次試圖阻止兩只貓的廝殺時,外來貓突然一躍而起,發瘋似得向他攻擊。

結果,他的食指被當場咬斷(後接回),手掌兩處穿透傷,經醫院鑑定為輕傷。那隻貓咪則因為嚴重的應激反應,被診斷為貓抑鬱症晚期。

好好的大年夜,突然變成了一場血淋淋的悲劇。

3

也許你會說,這只是一個極端的案例。

是的,這當然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但是類似情況下貓咪或輕微或嚴重的應激反應,和受到的傷害,卻絕不是偶然現象。

原因很簡單:貓咪不是群居動物!

貓咪不是群居動物!貓咪不是群居動物!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它溫柔的性情,讓它可以接納沒有威脅的同伴,形成貓群;母子兄弟之間,貓也能和睦相處。

但是,無論多麼溫柔的貓,也需要一個獨處的空間,來釋放群居帶來的壓力。

對於那隻被寄養的貓來說,突然更換住處,已經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貓對住所的忠誠度超過對主人的)。更何況這個新住處還有一個威脅者,不給自己絲毫獨處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貓極易發生嚴重的應激反應。

而對於原住民貓來說,新來的貓根本就是入侵者,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新手貓奴,那麼,很嚴肅的告訴你,不要隨便答應“幫我寄養貓咪吧”這樣的請求。你應付不來的,反而傷害貓。

忠奴不侍二主啊。

4

拜託,波帥你說的也太誇張了!你自己還不是有7隻貓?自己打自己臉?

要是按你說的,貓舍還怎麼開!

嗯……其實我說的一點也不誇張哦。如果不採取防護措施,那就是這個不幸的結果。

至於我養這麼多貓……這裡就涉及到“收養貓咪國際三慣例”了。

哈哈哈,倒不至於“國際”

,但只要是有經驗的貓奴,在收養你的貓之前(也包括領養新貓、接受寄養),一定會遵循這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隔離和防疫

貓咪來到一個有貓的新環境,必須經過一周左右的隔離期。

新貓要被隔離在一個能聽到彼此聲音,但無法互相接觸的地方。專用貓籠是一個常規的選擇。

如果貓咪沒有做過防疫、驅蟲等,則隔離期也要相應延長到全部完成為止,並且隔離條件也要有相應的防疫升級。

第二步:分食分居

第一步完成之後,就可以讓貓咪在一起居住了。但是,仍然要確保每隻貓咪有自己專屬的食盆,以免發生護食。

除了食盆之外,廁所和貓窩也建議為每隻貓專門配置。

如果在分食分居之後仍然有嚴重的應激反應,請立即把貓咪送回原主人處,防止更糟的後果。

第三步:及時勸架

第二步完成之後,貓咪一般已經能夠和睦相處了,但偶爾還是會打架。尤其是有很多貓的時候,容易發生等級分層,即多隻貓欺負一隻貓的問題。

發現類似情況,主人必須及時介入勸架。

勸架時不要偏向某一方,直接製造巨大噪音(比如敲鑼)嚇退貓群即可。

5

過年了,無論你是把貓咪送給朋友,還是被朋友送了貓,本來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首先要尊重貓的習性。接受寄養,絕不是“多隻貓咪多雙筷子”的事兒。

只有做好了完全的准備,才能不辜負朋友的託付,給貓咪一個幸福的春節哦~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