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1月20日關門「慶祝」川普總統就職1周年:開支法案前一天在聯邦參議院卡關,政府非核心部門被迫暫停運作,將近80萬員工被迫休無薪假。「完全執政」的共和黨灰頭土臉,痛斥民主黨不顧大局;民主黨則反批川普領導無方,揚言絕不讓步。兩黨惡鬥的陣勢拉開,一場機關算盡的政治對決與對賭隆重登場。

結果,這場民主黨口中的「川普關門」(Trump shutdown)只撐了3天,22日下午到晚間,參議院與眾議院先後通過開支法案,讓聯邦政府重新開門、恢復營業。相較之下,共和黨在2013年歐巴馬總統執政時期搞出來的聯邦政府關閉持續了16天,1995年至1996年柯林頓總統時期那次──也是共和黨的傑作──更長達21天。

美國聯邦參議院共和黨領導人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AP)共和黨領導人的空洞「承諾」換來民主黨大妥協

難道是共和黨讓步太快嗎?顯然沒這回事。今年兩大黨的爭執焦點並非財政,而是移民,民主黨要求川普政府同意繼續實施3月6日即將到期的「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專案」(DACA),保護約70萬名兒童時期隨父母非法入境美國、大部分是西語裔的「追夢者」(Dreamers)。

對此,共和黨唯一的「讓步」是由參議院領導人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表示他們「有意願」(intention)考慮。政府關門才3天,執政黨只需一個空口無憑的「承諾」,就足以讓民主黨找到妥協的藉口,讓共和黨湊足表決票數。民主黨為何如此「沒檔頭」?

美國聯邦參議院民主黨領導人舒默(Charles Schumer)力推「川普關門」(AP)

一個根本因素在於兩黨對於「聯邦政府」的基本立場。共和黨雖然被川普攪和得亂七八糟,但意識型態基本盤還是「小政府主義」,聯邦政府管得越少越好,川普去年上台後不久發布「新增1項聯邦管制法規之前必須先解除2項法規」的行政命令,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相較之下,民主黨仍是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大政府」的信徒,要關閉這樣一個「為廣大人民服務」的機構,其實很違背他們的「本性」。

民主黨先顧2018期中選舉,2020總統大選以後再說

再者,就選舉而論,參議院民主黨領導人舒默(Charles Schumer)表明他的首要考量是今年11月的期中選舉,參議院改選的34席之中,有10席民主黨現任參議員是處於「艱困選區」,亦即2016年由川普贏取的州,多項民調顯示,政府關閉對這些民主黨人的選情而言是雪上加霜,越早結束越好。許多西語裔雖然對民主黨的妥協氣到退黨,但他們實在不太可能轉投對移民滿懷敵意的「川普共和黨」。

因此舒默也只能對另一批同儕說抱歉了,像是加州的哈里斯(Kamala Harris)、麻州的華倫(Elizabeth Warren)、新澤西州的布克(Cory Booker)、紐約州的陸天娜(Kirsten Gillibrand)、佛蒙特州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這幾位參議員有2個共同點:都屬於黨內左派,都是2020年挑戰川普的熱門人選。

當然,舒默的抉擇也反映了民主黨的路線之爭──向左靠拉攏少數族裔、青年世代與藍領階層,或者保持中間路線以免嚇跑中間選民;這是他們必須儘快釐清的問題。

美國總統川普(AP)川普總統「無能而治」以不攪局化解僵局

這場對決與對賭還有一個關鍵角色:川普總統。不過他的「關鍵」在於他難得一見地低調、安靜,或者如舒默所云「坐在一旁觀戰」(sat on the sidelines)。換言之,這位以搞不清政策細節著稱的總統,對化解僵局最大的貢獻就是沒有攪局,也可說是某種意義的「無為而治」或者「無能而治」。

在麥康奈爾、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與白宮行政管理暨預算局(OMB)局長穆瓦尼(Mick Mulvaney)等人的勸阻與監督之下,川普對「就職周年迎來政府關門」的奇恥大辱表現得異常克制,在推特(Twitter)上只發了幾則不痛不癢的空包彈,讓民主黨無處施力,很快就在輿論戰落居下風。

當然,美國畢竟是總統制國家,總統「無為而治」或「無能而治」畢竟並非常態,而川普又是出了名缺乏自制又難以控制,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協議只能維持政府運作到2月8日,DACA和「追夢者」爭議還沒有化解,這場對決與對賭的續集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