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滿盤珍饈,卻不敢張嘴去吃,聞到麻辣鮮香,卻只能吞口水,那將是一種怎樣的不爽?而口腔潰瘍,就會這麼讓人不爽。很多人會認為,口腔潰瘍不是什麼大病,挨幾天也就好了。但是,那會很不舒服的好嗎?還好,老中醫曾留下三味特效藥,不忍私藏,願與你一道分享:

人們常常說“病從口入”,意思是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該吃的就不要吃,飲食搭配要合理,要吃出健康。沒錯,飲食對人體健康的確有著較大的關系。但是如果口腔潰瘍了,即便再營養的食物,也只能看著干著急,抑或是忍著疼痛在一旁直吞口水。

口腔潰瘍,一般我們會認為是上火了,大多也會採用清熱解毒,清火降燥等方法來治療。有一次,在拜訪一位民間老中醫的時候,問及口腔潰瘍有沒有什麼特效藥的時候,他說有三味中藥對口腔潰瘍有效,而且還屢試不爽。

第一味藥就是茵陳。老中醫說,用茵陳30克,用沸水沖泡或者用水濃煎,輕者將沸水沖泡的茵陳汁拿來漱口,重者將濃煎的茵陳汁用來代茶喝;一般3~5天左右就會痊癒。那麼,茵陳為何能夠治療口腔潰瘍呢?當然這裡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是膀胱濕水泛濫脾經,導致脾與熱結,熱氣熏蒸胃口,而引發口腔潰瘍,用茵陳正好取其苦寒之性,燥濕清熱,對於復發性口腔潰瘍有較好的療效。

第二味藥是淡竹葉。老中醫說,用淡竹葉15 克,如果是新鮮的淡竹葉用量應該在30克左右,用沸水沖泡,然後加上適量的白糖,當茶喝即可,一般2~3天就會有效。淡竹葉甘淡滲利、性寒清降,善導心與小腸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對於以口腔潰瘍反復發作, 綿延不愈,小便短赤, 脈細數,舌質紅,舌苔黃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心火亢盛證,療效頗佳。

第三味藥是地膽草。老中醫說,用新鮮的地膽草30 克, 洗淨切碎後,加水適量,煎湯內服,一般2~3 天即可見效。那麼地膽草為何有效呢?因為地膽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 涼血解毒的左右,尤其適用於因胃火上炎、肺脾熱盛所致的復發性口腔潰瘍。

治療口腔潰瘍的這三味藥,除淡竹葉之外,茵陳蒿和地膽草都是性味苦寒之品,所以脾胃虛弱之人在服後可能出現腹部不適感,但這不要驚慌,一般停藥後症狀會自然消退。另外,苦寒之藥不宜久服,如果用上一個星期,效果不佳,就得另尋良方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