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新衣:巫統的三大死穴

國王的新衣:巫統的三大死穴

來屆大選,如果國陣的首相人選依然是納吉,那麼國陣時代的終結就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或許有些人認為這個說法只是在野黨誇大其詞,而我也確實很期待看到國陣與巫統敗選。然而,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根據我這一段時間在中間、無黨派選民裡觀察到的政治動態。

巫統有三個根本的死穴。除非未來幾個月有戲劇性的政治變化,否則巫統會帶著這些包袱迎戰大選:納吉本身、非馬來選民的唾棄,以及小市民對經濟現況的不滿。

納吉因素

2013年大選,納吉還是國陣巫統的資產,其個人形象比國陣巫統更具號召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在馬來選民之間。2015年可說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納吉在這之前的支持率大多維持在60%以上,直到一馬公司丑聞和捐款門爆發後,納吉的支持率已銳減到40%以下,再也回不了以前的水平。

一名資深媒體人就最近的巫統大會寫道,巫統內部民調顯示納吉的支持率維持近40%,並且在沒有其他挑戰者的情況下,繼續扮演巫統黨內的王者。該名媒體人和她的消息來源,可能認為這樣的支持率已經算是值得慶幸了。

有人會說一馬公司丑聞對選情沒有任何影響,而我倒不這麼認為。單憑一馬公司丑聞也許未必會讓選票轉向我們,但選民起碼在走入投票站時知道首相把政府資金轉入個人戶口的事件,這是選戰其中一個要素。若非如此,納吉的支持率應該會回到2015年以前的60%水平,而不是停滯在30%,連40%也不到,成為國陣巫統的致命傷。

納吉與羅斯瑪夫婦在選民眼中,更是不討喜的人物。社交媒體有不少政治閒聊群組,各族小市民都經常拿他們兩夫婦來惡搞一番,這些都不經任何在野黨推動,而是小市民自發、自製的內容。

納吉已經是黨內和整個執政聯盟的負資產,任何與挺納吉的領袖都會遭到群眾的厭惡。巫統能做的就是撤換納吉,以新的一批領袖取而代之。

非馬來選民因素

自從2005年希山慕丁亮劍,巫統右轉以來,非馬來選民就再也不會支持國陣。

最近,一名在外國媒體任職的媒體人告訴我,他向馬華高層追問有關馬華指國陣有35%華裔選民支持的消息來源。該名馬華領袖先是三緘其口,最後終於承認這是“劉鎮東說的!”。

我在6月接受《The Edge》的采訪時指出,按照江沙與大港雙補選的投票結果,在野黨有65%非馬來選民的穩定支持。馬華也因此認為國陣有35%的支持。

雙補選中,新成立的國家誠信黨上陣半城鄉選區,依然可獲得65%非馬來選民的支持。(城市選區的非馬來選民大部分投給在野黨,而半城鄉選區的非馬來選民則大部分投給國陣,一直到2013年大選才轉向了在野黨。)

雙補選的65%非馬來選民支持與2013年全國大選的85%非馬來選民支持,兩個數字之間有一定的差距和各種因素,並不表示國陣理所當然有35%的非馬來選民支持。或許他們著急之下,想要以這樣的說法自我安慰。

因此,國陣領袖暗中推動所謂的投廢票運動,他們深知要求華裔選民投國陣遠比要求華裔選民投廢票來得更困難。

我也承認,非馬來中間選民目前對於改朝換代還沒有十足的信心,這是希望聯盟必須努力說服他們的地方。

民怨因素

大部分的馬來西亞小市民都在經濟困境下掙扎求存。更糟的是,納吉政府視若無睹,否認經濟處在危機中。

我國爵士樂天後茜拉瑪吉的推特,揭開了巫統國王的新衣。茜拉於巫統大會之前,透過推特點出了我國物價高漲、令吉疲弱、生活開銷龐大和工作機會匱乏的經濟問題。

在排場浩大、人聲喧鬧的巫統大會中,納吉對於小市民的困苦隻字不提,反而選擇性地透過一些數據顯示我國經濟良好。在他口中的馬來西亞,是全球經濟表現最良好的國家之一。

納吉甚至揚言國陣會繼續執政1000年。

茜拉的推特說出了每一個馬來西亞小市民的心聲。部長們紛紛出來回應,有的說藝人不應該評論政治,有的則說物價高漲是上蒼旨意。甚至還有部長挑戰茜拉舉出證據證明我國的經濟不好。

這些部長的回應,在大家眼中看起來只是為了要討好納吉,並不代表大部分馬來選民的想法。部長們的言論,恐怕會激起選民更強烈的反建制情緒。

也許諸位巫統領袖不知道,藝人的社交媒體上有許多馬來小市民在訴苦,表達在當下經濟逆境下的掙扎。

簡單來說,納吉自2015年以來已經越來越不得民心,馬來選民也對巫統政治菁英和經濟狀況非常不滿,加上2005年以後就不投國陣的非馬來選民,國陣巫統的下野指日可待。

FacebookTwitterGoogle+WhatsAppWeChatLineSMSEmailPrintShare59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