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長白頭發是你身體發出的警告?

回答  收藏問題 | 查看更多問答

我有靠譜回答

1個回答

阿獃子10-22 18:28

559贊

很多人有白發,會被別人認為是未老先衰的症狀,特別是那些沒有結婚的人,如果頂著一頭白發,連對象都難找,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過如此了。

其實,白頭發很多人都有吧,自己找找看,總會有一兩條白發的。有些人天生就有白發,從小就有,一般都不會認真去對待,白發又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算有什麼病痛,我們也不會聯想到白發的問題,其實白發是我們身體給予我們的警告,不同部位的白發顯示著不同的症狀,你要是白發開始增多,就一定要認真看看了。

看頭發就能看出自己有什麼病了?對的,因為頭發連接著我們的器官,也就是說頭發可以將我們腎髒的狀況表現出來,我們通過觀察白頭發就能判斷身體哪裡出來問題。

從白發出現的不同位置,就能看出不同內髒出現的問題。

1、前額如有白發等於:脾胃的失調

當白發開始聚眾出現的時候就要注意了,首先是前額,前額出現了白發,就說明脾胃出了問題,因為前額屬陽明,陽明又主血氣,白發說明血氣不足,就是說明我們的脾胃出現了問題。

2、兩鬢如有白發等於:肝膽的不足

白發出現是未老先衰?不一定,但是兩鬢開始出現白發的時候,就真的是人開始衰老的時候。因為兩鬢所在位置在耳旁,耳旁就跟肝膽有關,所以當兩鬢開始出現白發,多是肝膽不足的情況。

3、頭上如有白發等於:腎氣的不足

頭頂是什麼位置?那裡是任督二脈的位置,不是小說亂扯,確實是有這個位置,那裡跟腎髒的關聯非常大,頭頂長白發,就是腎氣不足的表現。

以上我們知道,白發的出現都是跟身體的髒腑有關,如果你頭上有白發,你還不開始擔心嗎?如果你頭上沒有白發,那你還不趕緊開始預防?難道一定得出事才開始亡羊補牢嗎?那我們應該要怎麼樣才能預防白發呢?

身體健康,自然不會有白發,身體怎麼才能一直健康下去,肯定是需要我們去養生了。好好保養身體器官,一切功能正常,自然不會有病痛。什麼東西會嚴重影響我們養生的效果?就是濕氣了。

濕氣重會引發很多疾病,其中就包括脾胃啊,腎氣啊,肝膽啊這些器官。其中脾胃最重要,我們說祛濕也是說健胃祛濕,保護好自己的脾胃,就能拒絕濕氣,從而才是真正的養生。那麼,很多人就會問了:什麼是濕氣?

什麼是濕氣? 就是中醫常說的“六淫邪氣”,也稱之為“萬惡之邪”“萬病之源”,說的就是六個致病因素:火、濕、寒、風、暑、燥,在其中,中醫最怕的無疑是濕邪了。人體的濕氣過重時,會對人的健康狀態產生嚴重影響。當人身體的免疫力開始下降、正氣不足的時候,濕氣很容易會進入到我們的身體,那就會導致我們身體出現一系列的疾病。濕邪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問題,就是會加重別的疾病的病情,任何疾病只要碰上濕氣,就會更加嚴重。對於中醫來說,濕氣就是萬病之源,所以我們一定要祛除濕氣。

怎麼去濕氣

祛濕先要治根,從根源取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首先是要堅持,堅持祛濕的方法,一直下去側能徹底的根除濕氣。那要用什麼方法呢?

那就是食療,食療應該來說是大家都能堅持的方法。目前來說,對於祛除濕氣最有效的食物無疑是薏米了,中醫學上認為,薏米性涼,入脾、味甘淡,肺經胃。具有利水滲濕、祛濕健脾胃、清肺熱、止洩瀉等作用。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上說:"苡仁健脾,補肺,益胃,清熱,祛濕,去風,增食慾,治冷氣,煎服利水。薏米根搗汁和酒同服,治黃疸也有效。"

薏米種類各種各樣,越小其藥用價值越高,其中較多的有雲南的曲靖薏米,貴州的興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其中又以福建金沙薏米為最,金沙薏米是目前市面上,產量最少,顆粒最小,營養最高的薏米。

金沙薏米產於福建省仙游縣龍華鎮金沙村,早在宋代就大面積栽培,因金沙村得名,別名玉蘆、玉珠珠,脫殼後稱薏米,是仙游縣著名的土特產,已有上千年歷史,在明代更是貴為朝廷貢品。在中國眾多的薏米中,當年皇帝偏偏只選擇了產自一個小村子的薏米作為朝廷的貢品。足以說明它的營養價值之高。

金沙村當地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民謠:"薏米勝過靈芝草,藥用營養價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壽,返老還童立功勞"。目前在我們國家,還把金沙薏米確認為國家唯一糧藥兼用的薏米和具有國家地理唯一保護標識的薏米。世界上還有:“生命健康之禾”,“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稱號。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薏米也正是金沙薏米。

具體的做法

紅豆薏米粥:

材料

薏米,紅豆,水,冰糖都取適量

做法

1、准備好所有的原材料。

2、將紅豆和薏米倒在鍋裡,加足量的清水。

3、侵泡紅豆跟薏米2個小時。

4、開大火煮沸後,轉中火煮30分鐘。

5、煮好的紅豆薏米稍微晾一下即可開吃。

結語:

你會注意自己有白發嗎?

你有更好的祛濕方法嗎?

--------------------------------------

食為天性,靜靜地咀嚼,輕輕地回味,非比尋常的韻味。

關注頭條號,讓你的生活更健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