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是這樣的:皮膚白皙細膩有光澤、身材姣好,頭發又黑又亮,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的樣子。但是再看看自己:粗糙的膚質,軟軟鼓鼓的小肚腩,頭發乾枯,還經常提不起精神。為什麼差別會有這麼大?

你該看看是不是體內的濕氣太重啦!

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頭部

當濕氣首先侵蝕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除濕氣,祛濕健脾,是秋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在意的事情。

關節

如果體內濕氣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消化系統

濕邪困擾脾髒,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下降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舌苔

舌苔厚膩是濕氣重的經典的症狀,它會在身體還沒有出現病態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了,濕氣重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時候是最准確的。另外,舌頭邊緣有齒痕,也是體內濕氣重的一種表現。

秋冬季節,每晚泡泡腳,是舒筋活血、暖身驅寒的好方法,而且能去濕氣,讓我們睡得更好!

足底有64個反射區,分別對應著人體的五髒六腑。我國自古就有“天天洗腳,勝吃補藥”的說法。

紅花泡腳

做法: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腳經常會發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又需要很長時間恢復。選擇用紅花來泡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 靜脈曲張:靜脈曲張除了做手術沒有好辦法,不過用紅花泡腳能很好的改善,如果同時配合按摩手法還能完全好,但是水溫不要過高。

  • 手腳發麻:手腳發麻,在冬季最常見,這是末梢神經炎的表現,用紅花配上鹽水泡,能消除發麻症狀,一般連續泡3天就能完全好。

  • 大病初癒:受過傷之後,體內往往還會瘀腫血塊,用紅花加醋泡腳,每天浸泡20分鐘,能活血化瘀,化解體內血塊,加快恢復速度。

陳皮泡腳

做法:橘皮需要處理一下,應先用清水沖洗掉表面的污物,繼而用清水蓋過5釐米左右,浸泡30分鐘以上;再放入鹼水中(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鹼5~10克)浸泡5~15分鐘或者在淘米水中浸泡1小時左右;最後用清水沖洗干淨,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乾燥1周。洗浴前把柑橘皮裝入棉布袋裡;再放入溫水中,就可以享受清香怡人的橘皮浴了。

注意:新鮮橘子皮表面可能會有殘留的農藥等污染物,不宜直接用來泡腳。

  • 排濕寒氣:體虛怕冷的人,一般是體內有濕寒氣,用陳皮泡腳能排出體內濕寒氣,一般連泡1-2周,體內是寒氣就能完全消失了。

  • 潤腸通便:秋天天氣乾燥,用陳皮泡腳能潤腸通便,預防便秘,對於上火引起的便秘,一般連續泡2-3天就能完全恢復。

  • 光滑皮膚:很多女性平時喜歡穿高跟鞋,腳部皮膚粗糙顯得很尷尬,用陳皮泡腳,因為陳皮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讓皮膚光滑細膩。

生薑泡腳

做法: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 預防流感:冬天感冒了先別吃藥,用5片生薑泡腳,每次20分鐘,連泡2-3天就能完全好,還能增強體質,預防流感再次發生。

  • 手腳冰涼:一到冬季,許多人手腳冰涼,這是體虛血虧的表現,連續用生薑泡腳1-2周,手腳冰涼會完全消失,並且不易反復。

  • 關節炎症:關節炎很難好,但是如果每周堅持用生薑泡腳2-3次,兩個多月關節炎就能得到改善,泡腳時加上點食鹽效果更好。

如果覺得自己買材料麻煩的話,完全可以用一包泡腳粉來取代。

裡面的材料不僅有艾草,還有藏紅花、老薑、紅花等,都是對人體非常有用的材料,能夠祛濕生陽。

泡腳的注意事項:

水溫:泡腳的溫度不宜過高,水溫40℃最佳,手摸一下水感覺微燙。

時長: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持續大約15-20分鐘即可。

時間: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進而影響消化。

防風:一般建議在泡腳之後,最好能夠及時穿好襪子,千萬別太意而讓風寒入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