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臟協會:每天喝1~2 杯酒能降低冠心病風險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正式聲明:少量飲酒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小酒怡情,也要警惕癌症風險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見習記者 李璐

指導專家

楊進剛(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在日常生活中,「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觀點深入人心,有些本不喝酒的人甚至會為了一些健康功效而開始飲酒。而這一觀點也確實有相關數據支撐,特別是飲酒對心血管健康的積極作用。

早在1996年,美國心臟協會就發布報告稱:每天喝1~2杯酒能夠降低冠心病風險30%~50%。

然而,近期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著實讓這些飲酒者迷茫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近日首次正式發布聲明稱,飲酒是引發多種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這份聲明還援引了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學會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這份報告得出的結論是,有明確證據表明,飲酒是導致7種癌症產生的重要原因。這7種癌症分別是:乳腺癌、結直腸癌、食道癌、肝癌、口腔癌、咽癌和喉癌。

適量飲酒能夠降低冠心病風險,但即便少量飲酒,也會使患癌風險增加。這一降一升的矛盾對立體,最終權衡起來,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酒到底還能不能喝?是否有一個兩全的小酌劑量?

反對飲酒方

飲酒量「安全線」並不存在,小酌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2年就將酒精及其初級代謝產物乙醛一起歸類為1類致癌物,在人體和動物中都有最高等級的致癌證據。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估算,全球有5%~6%的新發癌症和癌症死亡直接歸因於飲酒。機體癌症的風險會隨著酒精攝入的水平增加而增加,這取決於劑量-效應關係,即攝入的酒精越多,患癌的風險也就相應越高。

2015 年,《英國癌症雜誌》(BJC)發表了義大利學者的一篇薈萃研究,把過去幾十年發表的相關論文進行了梳理,找出了572項質量較高的研究,涉及48萬餘人。詳細結果見下圖。

說明:橫坐標是每天攝入的酒精克數,縱坐標是相對於不喝酒者的癌症發生風險倍數,圖上的虛線表示數字可能的偏差範圍。

這些圖表明,飲酒會增加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而且並沒有所謂的適量範圍。對於許多癌症,只要飲酒就會增加風險。如口腔癌和咽癌、食管鱗狀細胞癌、喉癌、肝癌等,即便每天只是攝入25克酒精(相當於1兩50度白酒),增加的風險也相當明顯。更嚴重的是,喝得越多,風險就越高。

酒精何以誘發這麼多種癌症?作為該聲明的主要作者之一,威斯康星大學醫學副教授諾爾·洛康特(Noelle LoConte)表示,酒精對身體每個部位的致癌作用都不一樣。

比如,酒精會分解出一種確認的致癌物——乙醛,該物質首先會接觸頭頸部和食道。酒精還會增加雌性激素,而女性如果雌性激素過高,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加大。即便目前科學界尚未完全掌握酒精如何導致癌症的生物機制,但流行病學證據也可以支持這一觀點。

無獨有偶。英國政府首席醫療官莎莉·戴維斯發布最新報告稱,紅酒並不像大家此前認為的那樣對健康有益,事實情況恰恰相反。這將是二十年來飲酒指南的首次大逆轉。該報告徹底推翻了人們長期以來秉持的一個觀念——適度飲紅酒可降低患上癌症、心臟病和失憶症的風險。

英國媒體報導稱,這些專家正打算修訂英國有關酒精攝入量的指導標準,並在新的飲酒指南中告誡民眾:飲酒危害遠遠超過人們此前的想像,所謂的飲酒量「安全線」並不存在,小酌也可能增加患上某些癌症的風險。

支持適量飲酒方

適量飲酒可降低冠心病風險,有統計數據和生理機制支撐

除了前面列舉的多項統計數據分析,酒精對於降低冠心病風險的生理相制現在也相對清晰。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產生原因。而動脈粥樣硬化的誘因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在動脈管壁內沉積,形成粥樣斑塊。而血液中還有一種「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膽固醇),它能夠將血管壁多餘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進行代謝,從而保護血管免受侵害。多項研究表明,適量飲酒者血液中「好」膽固醇的含量相對較高,意味著血管壁更乾淨,冠心病風險也大大降低。

如此看來,不論是統計調查還是生理研究,都支待適量飲酒能降低冠心病風險這一結論。

一升一降,如何抉擇?

儘量不喝,別因「健康功效」而開始飲酒

鑒於飲酒的種種危害,美國心臟協會、美國癌症協會、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等的一致建議是,男性每日不能超過2杯,女性每日不能超過1杯。在美國,一標準杯是指一杯含有0.6盎司(18毫升)酒精的飲品。換算之後,這裡的一杯酒大約是360毫升普通啤酒(5度)、150 毫升葡萄酒(12 度)、45 毫升白酒(40度)。

...

但諾爾·洛康特教授認為這還不夠:「即便是少量飲酒也會增加癌症風險,而長期暢飲風險更高。」不過,他同時也表示:「這份聲明並不是說『不要喝酒』,但是如果想要降低癌症風險,那麼就應該儘量少喝酒。對於沒有飲酒習慣的人來說,最好不要為了所謂的健康功效而開始喝酒。」

對於適量飲酒所帶來的心血管益處,可以選擇其他有益無害的方式代替,如多吃蔬菜水果(喝葡萄汁等)、加強鍛鍊。美國心臟協會明確提到,沒有證據顯示,適量飲酒帶來的好處是不可替代的。

連結

世衛組織公布最新致癌物(飲食版)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聽「癌」色變。那麼,除了酒精及其衍生物,飲食中還有哪些1類致癌物離我們很近呢?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致癌物最新數據。

黃麴黴毒素

榨花生油尤需注意

黃麴黴毒素可強效誘發肝癌、胃癌等。黃麴黴毒素多存在於發霉或者過期的花生、稻米、大豆等糧油產品及土榨花生油中。

中國式鹹魚

嬰幼兒、兒童必須禁食

...

中國式鹹魚鹽含量高,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亞硝基類化合物等致癌物,因此「上榜」。目前研究發現,吃鹹魚與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具有相關性。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朱毅副教授建議,嬰幼兒、兒童不要吃,成年人需要控制總量,一個月吃兩三次影響不太大。

鉛產品

少吃爆米花和松花蛋

...

爆米花和松花蛋裡面均含鉛,因此應該少吃。

爆米花

口腔癌重要誘因

諸多研究表明,經常嚼檳榔會明顯增加口腔黏膜病變的可能性,提高口腔癌的發病率。

華支睪吸蟲(感染)

淡水魚蝦要做熟

...

華支睪吸蟲病的主要危害在於會損傷肝臟,生吃或者吃未熟的淡水魚蝦是其主要感染途徑。

幽門螺桿菌(感染)

家庭內易傳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誘因。若家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建議其餘家屬儘早去醫院做幽門螺桿菌感染測定並積極治療,一般一周左右即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