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懺.深深懺


我們歸依三寶以後,頭一件事就是要先反省、檢討,反省、檢討,佛門中叫做懺悔,我們人要有兩種心,一種是惜,惜心、痛心;一種是懺心、愧心,我們要有懺愧心,我們做得不對的事情必然有許多,我們想得不對的事情必定也有許多,我們講話講得不對的,必定也有許多,用講的發生錯誤,這是口業;用想的發生錯誤,這是意業;用做的做不對,這是身業。身、口、意三業,所對應的六塵境界,我們所犯的過失不知道有多少,有的我們知道,發現到,有的我們不知道,沒有發現到,那麼這些我們都要有懺愧心,來發露懺悔,這樣一來,我們的罪業才能夠消滅,而第二種就是我們有遇到一些順境、福報,那麼我們就要痛惜,要有這種痛惜心,這樣我們才能夠來增加我們的福報,有許多人,一旦真的想要用功,好的因緣到,他就遇到障礙,那這就是他的業,也有許多人,他想要得到那些福報,但是他就是得不到,這就是我們有很大的這個業力,所以呢,我們要是有這個因緣,有好的順境來到時,那麼應該就要會懂得痛惜,所以這個痛惜心和懺愧心都是我們所有的佛弟子,要經常反省、檢討的地方,那麼,我們若要一條一條的講,時間、因緣都不允許,我們只好借用著普賢菩薩的懺悔偈,大家來運心,善用其心,來這樣反省,也就是說,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被貪、嗔、痴三毒所運用,我們所發出來的罪業有無量無邊,我們現在要怎麼樣快點地來反省、來檢討,一條一條的把它給廢除掉,這樣我們才能夠身、口、意三業清淨,我們大家來隨著經文來發露懺悔。


在我們的周圍、親戚、兄弟、父子當中,我們有盡到我們應盡的義務嗎?


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我們有盡心盡力去做嗎?大小事情?


我們這樣想,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因為我們歡喜或著是不歡喜的時候,我們在講話的口氣會不會太重?或著是去掩飾到不應該掩飾的事情?


我們這樣想,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有這樣替別人想過嗎?想到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在那邊怨、在那邊氣、在那麼嫉妒人,有這樣的情形嗎?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我們有遇到很多的挫折,讓我們對人生很失志、很難過、很痛苦的事情嗎?這些全部都是我們過去不知道什麼樣的因緣,我們去造一些惡業,障礙到別人、傷害到別人,我們現在這一世才會出現這些狀況。


有時候,我們很如意、很得意,我們很歡喜,我們曾去反省嗎?我們講話有沒有去傷害到別人?


這一生來,我們大家都很打拚、很努力,但是不如意的事情為什麼那麼的多,一再的發生,就很努力、很乖巧,也很認真,為什麼一再的失敗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