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二元對立為統一圓融


大體說來,佛教行法的總綱領即是「化二元對立為統一圓融」。


生命本身是多樣性的,在多樣性中難免也夾雜著許多矛盾與衝突,這是由於人們習慣用腦筋去分辨事物,將主客予以對立,造成了分裂的狀況。卻不知所謂的「主」與「客」其實是一體的,正如同白天與黑夜之間並無明顯的界限可以劃分。這種二元化對立的觀念,造成了人我、物我、時空等等的分裂,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意識型態的束縛而不能自在解脫。


所以,人們在生活中有很多對立的狀況,往往不是與他人對立,就是與自己對立。一般說來,會與他人對立,多半是因為他人沒有符合自己所定的理想標準,尤其是強烈的我執,會使人想去「複製」自己的另一個模式,其實那不過是將我們自認為美好的一切強迫他人接納而已。譬如有些才學兼備的父母,執意要求子女依循他們的安排來過生活,這些安排包括嗜好、學業、事業、甚至婚姻,溫順的子女還會接受父母的指示,有主見的子女就不同了。一但雙方意見不合且又彼此堅持己見、互不讓步,衝突與對立就形成了。這並非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雙方的立場與理念不同罷了。至於與自己對立,則多半來自於「能力」與「理想」不能協調。譬如有些人想創一番事業,卻由於專業知識不夠或福報不足,以至於經營得一塌糊塗、債臺高築。這些失敗者或有從此怨天尤人,甚或乾脆醉生夢死、自暴自棄,都是屬於與自己對立的型態。


由於在對立中有許多的矛盾與隔閡,諸如貪瞋痴、是非、愛恨等生命雜質,這些都會令我們墮落和沉淪。因此,若能不用意識來分別,將主、客二元對立的現象融合為圓滿的統一體時,則人生中一切的煩惱、挫折、妄想、無奈、恐懼,乃至是非、得失、名利、毀譽之心與現象,都將全部棄除。所以,能夠心智成熟,不再使用對立的意識型態來製造衝突,內心安詳就自然沒有煩惱。譬如居家生活中,若是夫妻生活和諧、觀念一致、從不吵架,家中好似天堂;若夫妻經常在觀念上對立,就一定會有很多衝突產生,吵吵鬧鬧,乃至動輒拳腳相向,那家庭就與地獄相差無幾了。


話說印度曾有位外道的修行者,以禁語作為意志鍛鍊。他發誓這輩子只能講一句話,而若開口說話時也正是自己的死期。他一心守住「那還是你自己」的念頭,不管遇到任何境界都如是反觀,就這樣歷經三十年。如此長時間的一再讓內心與外境融合統一,讓自己的生命能量一再地向內收攝,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