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關節疼痛是外傷引起關節長時間受涼或者環境有巨大溫差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老百姓口中的腿疼,多指的是膝關節、膝蓋疼痛,或為酸痛,或為脹痛,或為刺痛,有時甚至會引發腫脹,影響正常行走。而此時,患者較想知道的就是膝蓋疼意味著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又該怎麼治療?

我在三、四十歲時,膝蓋骨痛得很厲害,上幾級台階都要扶牆而行,醫生診斷為膝蓋骨變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質增生。

醫生還說沒有什麼特效藥,這是人開始老化的常有病,給我開了些風濕止痛藥。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空腹服了這種藥,結果胃痛大發作,又痛又吐,上醫院打了二瓶吊針才好,原來這種藥空腹不能服。後來,還聽說這種藥吃多了對腦子有影響。一氣之下,我把這些藥全丟了。

膝蓋骨還是痛,塗了好多止痛藥和什麼藥酒之類東西也不行,開始硬撐著,後來硬撐也不行(因為那時沒退休,每天都要上班)。下班回來,我抱著腳在床上哭。

一天,一位大姐告訴我一個單方,要我把粗鹽炒熱,用布袋裝著熱敷,說可能有好處。

粗鹽指的是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熬曬而成的結晶,即天然鹽,能刺激和促進皮脂腺的分泌,有發汗的作用,它可以排出體內的廢物和多餘的水分,還可以軟化污垢、去除表面死皮層、補充鹽分和礦物質,從而令肌膚得以更新。

粗鹽的說法,在科學上來看,對風濕患者來說都是有益的,可以用作緩解風濕關節病症的輔助療法。

活血化淤,加速血液循環,加強局部抵抗力,而熱敷的作用主要是使局部皮膚溫度升高,肌肉放鬆,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局部以至全身的血液循環皆可因此而得到改善。

使用方法:

準備五六斤粗鹽(俗稱大粒鹽),一大塊姜(姜的用量依人而異,風濕的,能忍受的,可以用一斤,最少2兩),一棵大蔥白,一個裝鹽的布袋子(毛巾做的也行,透氣要好)。

把姜和蔥切片,鹽可以重複用,姜可以反覆用兩次,蔥用後棄之,下次再用新的。

鹽,可用鍋炒至啪啪響,大約耗時10分鐘,倒在姜蔥片上,然後揀出姜蔥片,將鹽裝入布袋,即可熱敷。

如果家裡有微波爐,則省事得多,溫度低檔5分鐘即可,可隨時加熱,那姜蔥片就直接與鹽一起裝入袋中再放微波爐加熱,取出後熱敷。

這裡要注意的是,為避免燙傷,在布袋上多放幾層毛巾、小墊子等,然後隨著溫度的下降一層層往下撤,如果感覺不夠熱,可讓家人幫助再次加熱。如果你採用仰臥姿勢自己操作,鹽袋下面要墊一層塑料,以免弄濕被褥。

還有,熱敷部位的順序,一定是從小腿開始(此處可以直接把小腿擔在鹽袋上),然後一點點往上移動,尤其是後背的各穴位,不能落下,直至大椎,別忘了,最後再轉到正面小腹處熱敷,這樣,全身的經絡基本上就都打通了,病痛也就離你而去了。

中醫膏藥,標本兼治,拍打完後,再來帖膏藥,不僅緩解疼痛,效果也會大大增強

研究證實,膏藥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藥物分子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處,並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快速治癒之目的。可實現舒筋活絡、活血行氣、散寒止痛等顯著功效,進而幫助患者徹底擺脫骨膜炎疾病的困擾,重新享受健康生活。

生薑貼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藥物分子經皮膚吸.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溫陽散寒,活血散淤液加快血液循環,直達病

姜貼原始點生薑貼驅寒發熱貼暖宮貼膝蓋頸椎熱敷關節貼疼痛暖胃貼

生薑貼通過激活細胞組織,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環,提高代謝機能,以達到治療關節疼痛的目的。貼在腰部處,可祛風除濕,消腫止痛,輔助治療各種關節炎。對防治關節炎,寒濕侵襲所致的風濕病、膝蓋疼痛等,都有較好治療效果。

【生薑保護您的膝蓋】生薑貼可以滲透皮表以下,有驅寒祛濕、消炎等作用,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是真正的綠色療法。貼上的身體開始大部分會有熱辣的感覺,慢慢打通毛孔,寒氣排除會有溫熱的感覺,使用時間持續12個小時以上效果最好。使用過程中,有的人會有痛癢感覺,這是姜貼在發揮效用,排寒濕、排體內毒素,不用擔心~繼續用!

生薑貼可以直接貼在皮膚上,所以使用時如果感到口渴,建議多喝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