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歲的台灣作家瓊瑤女士日前在個人臉書(Facekook)發布《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文中表明自己支持安樂死,並叮囑兒子、媳婦,最後的「急救措施」全部不需要:「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

一時眾多瓊瑤迷們熱議不斷。紛紛在微博貼吧上留言。貼吧網友日月晶采0821:阿姨能夠這麼達觀的面對死亡令人敬佩。我想,雖然年紀大了,但如果得了可以醫治的疾病,我們還是要積極去治療;如果確實到了必須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就順應上天的安排,坦然面對。很久沒有阿姨的消息,不知最近身體可好?祝您和家人健康,幸福!也有網友批評瓊瑤阿姨作品三觀不正,不管是小三逆襲正室(《新月格格》),還是弟弟愛上嫂子(《婉君》),抑或妹妹與姐夫偷情(《一簾幽夢》)——所有違背倫理道德的情節在瓊瑤的筆下都不被譴責,因為他們都是「真愛」。


更有人稱,瓊瑤式愛情,毒害了多少人?瓊瑤的作品其突出的特點之一便是濫言情感,無處不有情、無處不多情。這些言情小說的內容涉及未婚同居,婚外戀、第三者插足、淫奔、苟合等道德敗壞的內容,把人給教唆壞了。一般青少年沒有多少識別能力,閱歷又淺,而且正是浪漫情懷,很容易被帶上邪路。


如何正確評價瓊瑤的作品,一時半會難有公論,我們先看瓊瑤本人的一些故事。

瓊瑤1938年4月20日出生於四川成都,原名陳喆,因為她的父親母親相識於北京「兩吉中學」。當時其父為老師,其母為學生。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瓊瑤也是作家金庸的遠親,金庸的堂妹為瓊瑤的舅母。還是詩人徐志摩的表外甥女。這身世相當顯赫了。

ADVERTISEMENT

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筆名除瓊瑤外,還曾用過鳳凰、心如(不知道和林心如有什麼關係?)。1947年,在《大公報》發表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1959年4月結婚,1961年7月,兒子陳中維出生。在照顧兒子的同時完成《情人谷》,這是現存《瓊瑤全集》中發表最早的小說。1963年,瓊瑤以自身經歷為素材,完成長篇小說《窗外》。1964年創作長篇小說《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同年離婚。1965年,中央電影公司買下瓊瑤小說《六個夢》的版權。1966年5月12日,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窗外》在台灣放映,電影獲得成功。1979年5月9日,瓊瑤再婚。1986年,進軍電視業界,推出30集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這是首部由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1986年初在首播之後引起巨大反響。1998年-1999年創作、拍攝《還珠格格1》、《還珠格格2》。該劇第一部全國平均收視率47%,最高62.8%;第二部全國平均收視率突破54%,最高65.95%,收視率創造中國電視劇有數據統計後的收視紀錄,同時讓趙薇、林心如、周傑、范冰冰等一舉成名。


2014年5月,瓊瑤起訴《宮鎖連城》編劇於正及製作公司侵犯《梅花烙》著作權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立案。2015年12月18日,判決認定《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編權和攝製權,判令被告方停止侵權,於正向瓊瑤道歉,被告方賠償原告500萬元。


對瓊瑤的一些評價

台灣作家李敖:瓊瑤為軟弱的一代編制了新的文綱,使他們僵化了思想,走向了做順民之路。專欄作家黃佟佟:瓊瑤作品之所以不會過時,是因為作品的主題永遠是不會過時的愛情。專欄作家楊錦麟:瓊瑤改編的劇集抓住了愛情的主旋律。作家王安憶:在瓊瑤的作品中,人物不必為衣食所憂,一心一意地糾葛於情感之中。羊城晚報:詩情畫意、意境優美是瓊瑤小說的一大特點。大量詩詞歌賦的運用讓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說擁有了超凡脫俗的飄逸氣質。


台灣學者林芳玫:雖然瓊瑤筆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有個性且有獨立意識,但她的一些男女性別觀念仍然比較傳統:女人可以不美麗但一定要青春;不能得到男人憐愛的女人不是好女人。《中國文學通史》:雖然就整體看,瓊瑤的作品其思想成就和水準參差不齊,但有相當一批作品,其思想內涵還是積極而深沉的。《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一顆紅豆》諸作品,思想主題上均有閃光之處。例如《煙雨濛濛》將婚戀融入歷史,以曾橫行過大半個中國的陸振華的家族興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數十年的動亂和變遷史,並較為客觀地展示了歷史前進的必然軌跡。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全球菊:瓊瑤的小說符合了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樸素、最原始的渴望,雖然故事有明顯的程式化傾向,只能夠「一次性捧讀」,但精神內核卻能令每一部作品都達到讓讀者同喜同悲的效果。台灣丹江大學教授龔鵬程瓊瑤:在文學批評界是從來沒有人討論過的,幾乎不成為文學研究的對象。


瓊瑤阿姨是金牛座,金牛座的人給人的感覺穩重、務實,追求穩定與和諧,害怕變動,屬於享受派。喜歡安定,最怕沒有安全感。但有時顯得固執己見,對錢財看得很重。

瓊瑤阿姨寫了一輩子愛情故事,那麼她本人的愛情故事是什麼樣的呢?(部分內容來源於天涯等網站)

很多人都看過瓊瑤的《窗外》,講的就是她與老師之間的忘年師生戀,兩個人相差了整整25歲啊,即使在現在也會引起社會震動吧,更何況是半個多世紀以前。因語文好,瓊瑤自然是語文老師喜歡的「好」學生。在瓊瑤眼裡,語文老師知識淵博,滿腹詩書,帶有中國文人的儒雅之氣,「詩詞歌賦以至於書畫篆刻,無一不會」,因此瓊瑤對老師充滿了崇拜之情。而老師通過讀瓊瑤的文章,看到了一個少女的憂鬱、無助,同時也發現了瓊瑤身上的「靈性」和「詩意」,也對瓊瑤充滿了憐惜之情。他們兩人也知道這份感情是世俗所不能接受的,於是一直處在糾結痛苦的狀態,一邊愛的死去活來一邊哭著喊著鬧分手,真是天天上演瓊瑤劇啊。多年以後,瓊瑤曾寫過一首歌《魂牽夢也系》,歌詞的內容就是她跟老師當時不能相愛又不忍分手的狀態。

見也不容易,別也不容易,相對兩無言,淚灑相思地。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聚散難預期,魂牽夢也系!

狠不下心來分手,於是約定:等瓊瑤大學畢業就正式公開地在一起。於是瓊瑤更要考上大學了!但是本來就希望渺茫,加之在高考前分心早戀,這大學怎麼能考上呢?於是不出所料,瓊瑤落榜了。落榜之後,和老師愛情無望,五年計劃成空,這「咫尺天涯」將成為永遠的鴻溝。她覺得人生失去了意義,於是又自殺了!緊接著,瓊瑤的母親便知道了瓊瑤與老師戀愛的事情。當時台灣法律規定20歲才成年,瓊瑤還是未成年少女!於是瓊瑤的母親告到了警察局和教育部,說老師「引誘未成年少女」、「誘拐學生」。因為這事證據確鑿,老師被解僱,身敗名裂,連容身之處都沒有。瓊瑤跪求父母停手,不要再傷害她的老師,求父母放他們一條生路。最後瓊瑤的父親心軟了,但她母親不為所動,說:「你們要是真的相愛,就等到你成年了再在一起,難道連一年都等不了嗎?!」老師在台北待不下去了,隻身去了南方隱居,去「舔平他渾身的傷口」。臨走前,老師和瓊瑤約定:一年,就等一年!瓊瑤20歲生日那天在嘉義火車站相見,從此再不分開!老師走後杳無音訊,收不到隻言片語。多年後瓊瑤才知道,其實那一年裡老師通過各種方式給她寫了幾十封信,但她一封也沒有收到。到二十歲生日那天,瓊瑤母親講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鳳凰,請你原諒我!我曾經用各種方式,不擇手段的破壞你的戀愛,今天我當著所有親友,向你道歉!請你相信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愛你和保護你!可能我愛得太多,但是,我就做不到不去愛你呀!現在,你總算滿了二十歲,我知道你全心全意,就想離開我!去吧!鳳凰!如果你真想離開我們!去吧!你能做到舉翅不回顧,你就去吧……」母女倆抱頭痛哭,就這樣,瓊瑤失約,而老師那邊也再沒有任何回應,瓊瑤的初戀轟轟烈烈開始,但是就這麼悄無聲息地結束了。瓊瑤從十九歲後再也沒有見過老師。老師於1979年去世,一直到他去世前夕,瓊瑤才輾轉與他取得聯繫,間或通信,但終究沒有勇氣再見面。

期間諸多細節,均可在小說《窗外》中一一驗證回味。

瓊瑤的第一段婚姻故事

1957年,20歲的瓊瑤,因命運神奇的安排認識了慶筠。 慶筠當時26歲,是台大外文系學生,他是浙江人,17歲高中畢業後,就孤身一人來台灣找舅舅。慶筠的身世奇特,個性和愛好也奇特,他竟和瓊瑤一樣,迷戀著寫作。慶筠想寫一篇歷史小說,在別人的介紹下,獨自找到了瓊瑤家,想找瓊瑤父親要一些資料,恰巧瓊瑤的父親不在家,於是,他便和瓊瑤及瓊瑤弟妹們一起玩橋牌。他們的話題越來越多,瓊瑤覺得他的小品文流暢生動,短篇小說寫得很耐讀,慶筠給瓊瑤帶來了久違了的歡笑。瓊瑤的父母對他們的往來持反對態度。但瓊瑤愛上了他,後來慶筠在台北附近的一個學校里教書,在相處7個月後,瓊瑤決定答應慶筠的求婚。父母拿瓊瑤也沒有辦法,最後無奈地同意了,他們終於攜手走進了教堂。

在學校附近的郊外,瓊瑤和慶筠找到一幢租金十分便宜的小房子,建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然而生活是很現實的,家中生活的拮据使小兩口不可能再那麼浪漫。而此時,他們又遭了竊。小偷不但偷走了慶筠惟一的一套西裝、瓊瑤父親送的收音機,還偷走了瓊瑤愛之如命的電風扇。瓊瑤很要強,不接受母親的支持,生活過得很艱難。後來,慶筠又到了高雄鋁業公司當了翻譯,家裡生活有了起色,瓊瑤跟慶筠搬到了高雄。慶筠上班後,早出晚歸,給瓊瑤提供了一個安靜的創作環境,她開始嘗試寫作長篇。

而利用業餘時間的慶筠,寫作的時間少,作品也更少,發表的機會也少。由此脾氣開始變壞。兩人心裡都充滿了煩惱和挫折感,一有不順利的時候,小小的衝突也會成為導火索,發生爭吵。瓊瑤懷孕了。兩人之間的關係暫時有了改善。然而在瓊瑤快生產的時候,慶筠卻被公司派了出國。1961年,瓊瑤生下了兒子小慶。這一年,瓊瑤才23歲。有了孩子,瓊瑤更加忙碌了。常常是她一手抱著孩子,一手寫作,對她這種做法,慶筠非常氣憤,再加上自己在寫作上沒有成績,更加導致了他對瓊瑤的不滿,兩人之間還是爭吵不斷。

終於,瓊瑤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情人谷》在《皇冠》雜誌上發表了。拿到稿費,瓊瑤馬上去換了美金,寄給了慶筠。而慶筠,卻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慶筠的來信,開始「憤世嫉俗」,開始悲觀失望。他看到了國外的先進,台灣的落後,覺得台灣永遠不可能超過國外。回到國內,慶筠竟然迷上了賭博。十賭九輸,輸的是全家的生活費。1963年7月,瓊瑤的成名作《窗外》在皇冠雜誌上發表,引起了轟動。但也加速了她婚姻的滅亡。由於《窗外》寫的是瓊瑤初戀的故事,所以慶筠在外面不免遭到朋友們的說笑。於是兩人的矛盾更深了。他又開始徹夜不歸,指責瓊瑤的《窗外》帶給他的難堪,指責瓊瑤對他的不真心,指責瓊瑤的一切。慶筠甚至還在一家報紙的副刊上,發表了一篇罵瓊瑤的文章《女作家的丈夫》,編造了許多子虛烏有的事情。他們的感情到了最低破裂的邊緣。在悲憤中,瓊瑤發狂的寫作,這一年,她先繼發表了《六個夢》和《煙雨濛濛》。

1964年1月的一天,居住在高雄的瓊瑤忽然接到了一封從台北寄來的信。來信者是《皇冠》雜誌的主編平鑫濤。他在信中說:「自從尊作《窗外》發表後,讀者一直希望見一見該書的作者。這次電視台《讀書時間》欄目,決定舉行一次《窗外》作者的電視訪談節目。所以,我代表電視台向您發出熱誠的邀請。」

平鑫濤1927年生於江蘇常熟縣,筆名費禮。1948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去台灣後先任職於台灣肥料公司,當過電台節目主持人,後擔任《聯合報》副刊主編。1954年他創辦了《皇冠》雜誌社,任社長兼發行人。他的文學作品集有《穹蒼下》、評著《原野奇俠》、《麗秋表姐》、《撞屍記》等。《皇冠》是台灣一家名望很大的民營文藝雜誌,能得到平鑫濤的幫助瓊瑤自然高興,於是決定去台北。在平鑫濤安排下,她接受了電視台採訪,採訪很成功。英俊瀟灑的平鑫濤被美麗清純的瓊瑤那股與尋常人所不同的女性魅力所吸引,採訪結束的當天夜裡,平鑫濤約請瓊瑤去他家裡做客。

次日,瓊瑤返回高雄時,平鑫濤送給她一隻沉甸甸的牛皮紙口袋,裡邊是兩張她喜歡的京戲唱片。平鑫濤對她不僅有編輯對作者的關心,還另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在幾百次的爭吵後,瓊瑤與慶筠都變得理性了。他們都感覺到很疲勞。在1964年夏,他們決定離婚。

1967年左右,瓊瑤與慶筠曾經差點復婚。這個時間剛好是瓊瑤做小三而平鑫濤還沒有跟老婆攤牌的時間。據說,兩人離婚後還是有聯繫,慶筠還會給瓊瑤寫信。家人都希望他們能復婚,瓊瑤被慶筠一封情意綿綿的信打動,又想避開做小三,於是就答應復婚了。

然而,在兩人請客宣布復婚的那天,來了一個女孩,手裡拿著一封和瓊瑤一模一樣的情書,說:慶筠要和我結婚。瓊瑤不敢相信,質問慶筠。慶筠毫不否認,說:我寫給她的時候,心裡想的是她;寫給你的時候,心裡想的是你。於是……慶筠就被瓊瑤給轟出去了。

後來,慶筠就真的和那個女孩結婚了,並有了兩個孩子,還把孩子的照片寄給瓊瑤。因為小慶的關係,兩個人也時常會聯繫。

十三年苦戀後的圓滿婚姻

與慶筠分手後,瓊瑤帶著兒子小慶離開了高雄,回到她少年時曾經生活過的台北。瓊瑤為了和出版社的聯繫方便,把家搬到了台北市。這一次去台北,她在平鑫濤的安排下,在台北敦化路上,租了兩層樓。平鑫濤要瓊瑤自己訂出一個計劃,上半個月寫一部,下半個月寫另一部,進行連載。瓊瑤感謝平鑫濤的知遇之恩,即使在成名後,在有眾多約稿信的情況下,她把自己的稿子全給了皇冠的雜誌。翌年,平鑫濤又創辦了皇冠出版社。

在頻繁的接觸中,平鑫濤和瓊瑤之間發生了感情上微妙的變化,瓊瑤一直迴避著。但面對真正的愛情,任何人都很難迴避得了。於是,他們雙雙陷了進去。他們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平鑫濤不但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妻子,而且還有三個可愛的孩子,平鑫濤不忍心傷害年幼的孩子,瓊瑤也不願傷害另一位女人。

1966年聖誕節前夕,瓊瑤接到平鑫濤的電話,說她有新作出版了!瓊瑤頗感吃驚,因為她那時沒有什麼書交出版社出版。平鑫濤為什麼說她有新書出版?原來,平鑫濤將瓊瑤沒成名前散發在各報的短篇小說編成了集子出版了。並且還替她聯繫,將她小說《六個夢》的版權賣給了電影製作商,準備拍成一部電影。這些是瓊瑤從前連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可是現在變為了現實,她心裡充滿了溫馨和激情。

第二年春天,根據瓊瑤《六個夢》改編的電影《婉君》正在上映,平鑫濤搞到兩張電影票,邀瓊瑤去看,然而瓊瑤失約了。瓊瑤何嘗不想和平鑫濤一同欣賞這場電影,她知道平鑫濤從心底愛她,但理智告訴她:平鑫濤有家庭,必須馬上採取決然的措施,主動疏遠平鑫濤。

此時,瓊瑤的父母親從新加坡歸來,師大收走了父親的日式宿舍。瓊瑤把隔壁的房子也買了下來,和自己的房子打通,把父母親接來同住。這樣瓊瑤和平鑫濤的關係,變成了「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他們再次珍藏了自己的秘密和不容於世的愛情。

瓊瑤與平鑫濤保持了七八年的友誼,他對她的事業和家庭都無微不至地關懷著。但瓊瑤常迴避平鑫濤。瓊瑤生活里還出現了一段奇遇。這就是「湯」的出現。湯其實和瓊瑤已相識了多年,他旅居美國,家世顯赫,而他本人溫文爾雅,很有書卷味。但那時瓊瑤離婚不久,沒有心情,所以沒怎麼留意他。這一次,湯又從美國回來,依然未婚,看到瓊瑤也還是單身一人,湯鼓起了勇氣,向瓊瑤示愛。接下去,有兩個星期,瓊瑤避開了平鑫濤,和湯進一步的交往和接觸。在湯離台的前夕,湯終於正式向瓊瑤求婚,瓊瑤考慮後,毅然答應了。

當平鑫濤知道瓊瑤的這一決定時,與瓊瑤相約,進行了一次烏來山之行,他們再次敞開心懷談到兩人的關係,在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情況下。平鑫濤情緒激動,猛然駕車沖向那陡峭的山崖,瓊瑤忘記了兩人談話的不快,一下子躍上了汽車的引擎蓋,平鑫濤猛踩剎車,轎車停在崖邊上,失去知覺的瓊瑤倒在了他寬厚的懷抱里……

從那天開始,平鑫濤就背著瓊瑤和結髮妻子開始了離婚談判。瓊瑤萬沒想到他與S太太的離婚談判一談就是4年。在那4年裡,瓊瑤心裡感到沉重和悲傷。她將自己的情感,一股腦兒融進了她的寫作中去,幾乎是一部連著一部。其中最能體現她和平鑫濤感情之路的小說是《在水一方》。

在他們相識相知13年後,1979年5月9日,一個普通的日子,瓊瑤和平鑫濤終於在台北結婚了。第一個給他們祝福的人,竟是瓊瑤的兒子小慶,此時也已經18歲,是個身材頎長的青年了。沒有儀式,他們在結婚證書上蓋了個章,然後,再請了二十幾位最好的朋友去餐廳吃飯,吃到一半,大家才知道這是瓊瑤和平鑫濤的婚宴。

讓瓊瑤欣慰的是,她多年一直挂念的平鑫濤的夫人也結了婚,郎君是一位享譽台灣的著名畫家,後來由於薰陶,S夫人也學上了繪畫。平鑫濤和S夫人的3個孩子均已長大成人,都在瓊瑤和平鑫濤共辦的「皇冠藝文中心」里供職。

瓊瑤主張婚前、婚後都「相信愛情」,平鑫濤則是「相信愛情」的實踐者。每次瓊瑤的生日,一定會收到平鑫濤特別挑選的鮮花,他送的不是21朵、99朵玫瑰,而是好幾百朵,怒放的紅玫瑰擠滿了整個屋子,但「孩子、孫子的生日,他反而不記得」。

到現在,兩人已經結婚33年,瓊瑤仍不服老在熒幕上折騰。平已經80多歲,身體不太好,動過多次手術。但無論如何,結局還算圓滿。是非功過,人後人評說吧!

參考來源